张法祥:退而不休 痴迷地方文化研究

2025-03-19 20:24:08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张法祥在参加地方文化研究活动中发言

□记者刘志松

  延津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职工张法祥退休后,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读书写作上,年逾古稀的他带着问题苦读史书,精心钻研、挖掘延津地方文化,受到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天津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张法祥曾经当过教师,做过宣传报道工作。退休后,他潜心研究延津县地方文化,达到痴迷程度。他平时节衣缩食,购买地方文化书籍、外出考察却很慷慨。

  读《延津县志》,张法祥发现新老县志都有关羽、曹操等三国名人的记载;带着这些问题读《三国志》,他发现一部《三国志》,竟然5次出现“酸枣”、8次点到“延津”。

  一个县的地名在一部著名史书里出现这么频繁,全国几千个县,唯有延津。2023年,张法祥响应省文联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文艺活动的号召,先后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发表《我看河南历史大事官渡之战》《读<三国志>谈体会》等系列文章20余篇。他获悉天津师范大学征集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论文,先后投递3稿。因不会“当页标注”等技术性操作,他就让驻村工作的儿子星期天回家帮忙教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1月底,张法祥应邀赴天津师范大学出席学术研讨会,其19000字的学术论文《官渡之战之我见》被收入论文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张法祥说,读书不能隔三差五、一目十行,必须仔细读、认真读。看到书中记载简略,他必须找其他资料佐证。他读《史记》,发现有“吕尚困于棘津”6个字的记载,就到汲津铺村走访老人,又参阅小说《封神演义》等资料,写出《姜子牙怀才不遇困棘津》一文发表于《新乡日报》。2019年,他应邀出席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卫辉太公文化”高层论坛,作《姜子牙与延津》发言,其论文被收入《太公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

  张法祥根据《宋史》中岳飞“战胙城,又战黑龙潭,皆大捷”11个字的记载,查阅大量岳飞事迹的书籍,最后在延津县文化局图书室看到一本《宗泽的故事》,又走访了胙城乡后董固村的齐守贵等老人,终于厘清了岳飞战胙城的来龙去脉,写出了《岳飞在新乡、辉县、延津、卫辉的活动》一文,发表于《新乡日报》。他还应邀参加获嘉县岳飞诞辰周年庆典活动,作了《岳飞在新乡》的大会发言。

  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将领陈玉成就义在延津。但多年来仅限于这么一句话,具体情况如何呢?张法祥处处留心,在旧书摊上发现一本杂志,专讲太平天国,对陈玉成在延津刑场上的言行、受的什么刑、最后为什么“一刀直捅其心”等写得非常细。他用这个资料,从而丰富了关于陈玉成在延津县就义的内容。

  近年来,张法祥的文章除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外,大量地发表在网络媒体上。

  他退而不休,潜心挖掘地方文化,也得到当地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延津县委宣传部让他在核心价值观大讲堂面向全县讲“三国”;延津县文明办吸收他为文物和文化遗产宣讲团成员,在全县进行巡回宣讲;有关局委、学校等邀请他讲课;新乡市作家协会、市图书馆为他召开作品研讨会。去年1月11日,他被评为“优秀活动组织者”,赴郑州参加顶端文学创作者大会,接受省文联领导的颁奖。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