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指数由业务、效率、效益、从业人员、预期五个维度构成,编制方法采用扩散指数法,50%为荣枯分界点。景气指数编制数据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客观反映了汽车维修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结果显示,2025年三季度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7月份环比上升了14.6个百分点,8月、9月分别环比下降了6.7、8.4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方面进入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增加了对空调维修、雨刮器更换以及因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车维修需求,另一方面进入暑期后出游需求显著增加;同时2025年三季度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同2024年同期相比差异明显,其中7月份同比提升了9.1个百分点,8月、9月同比分别下降了4.1、2.9个百分点。
7-9月份新能源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55.6%、50.8%、45.3%,整体变化趋势与行业景气指数基本一致,但其波动特征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差异。其中7月、8月新能源指数分别低于整体2.9、1个百分点,9月高于整体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修景气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新能源车维保项目集中于“三电”检测,年均进店频次较燃油车低约40%,整体需求总量承压;二是主机厂延长三电质保将高价值维修锁定在4S体系,外部专修店获客成本上升;三是动力电池维修需专业设备与高压资质,技术门槛制约普通门店承接能力,导致事故车维修回流授权渠道。尽管面临挑战,9月指数反超整体仍印证新能源后市场韧性提升。
一、二、三类汽车维修企业景气指数结果表明,受到7月份学校暑假以及职工休假等因素影响,自驾出行明显增加,进厂(店)保养车辆数量也随之加大,由此拉动了景气指数环比大幅上升,自3、4月份之后,再次出现一个峰值。8月份景气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三类企业指数(52.7%)明显高于二类企业指数(48.1%)和一类企业指数(41.6%),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暑假自驾出行对常规保养需求的影响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同时三类企业所具有的便捷性、经济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进入9月份,一类企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二、三类企业景气指数仍然下降,并且景气指数低于一类,分析起来,随着暑假结束,交通出行回归常态化日常通勤,常规保养需求逐步趋稳。
未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将联合研究中心把景气指数研发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数据采集系统与基础指标体系,通过基础性、资源型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促进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