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工具到具身智能体,“AI+汽车”绘就行业新蓝图

2025-10-29 14:34:14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近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人工智能主论坛在重庆召开。论坛以“AI+汽车:具身智能体的算法进化与创新实践”为主题,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如何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自主决策的具身智能体转型,为汽车智能化革命绘制技术蓝图、明确实践路径。

■锚定 AI Car 发展方向

论坛开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重磅发布《AI Car 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这份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研究院联合吉利汽车,经近 30 位专家指导编制的白皮书,首次从行业视角勾勒出汽车智能体的未来画像。

白皮书明确AI Car将成为下一代智能空间的核心载体与智能出行的生态节点,具备自主性、交互性、适应性等特征,通过多域融合实现从功能集成到智能协同的跨越,最终成为深度嵌入用户生活的智能生态枢纽。

围绕AI Car发展,白皮书提出十大关键判断,其中包括,VLA 改变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逻辑与能力边界,将成为驾驶智能体基础模型;世界模型将成为理解世界预测未来的基础工具;算力优化与算力优化与数据闭环将成为驾驶智能体实现高效自迭代的核心抓手;“超拟人交互”将重塑人车关系,助力座舱智能体迈向终极形态;智能底盘与动力将成为“运动控制大脑”;AI 将赋能形成“智驾+底盘”更大的端到端系统,重构驾乘体验等。

同时,白皮书创新性提出AI 时代企业“生存三角新法则”,指出企业需从制造价值转向运营价值,战略目标由“造好车”转型为“运营智能体”;从固定硬资产驱动转向数据软资产驱动,数据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产;从单一维度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竞争。这为行业突围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共话技术突破与实践

在专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与业界高管围绕复杂系统优化、AI与汽车产业融合、具身智能工程化落地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教授金耀初指出,汽车这类复杂系统优化,需突破问题描述难、多目标矛盾、不确定性大、计算复杂且成本高等挑战。针对这些,可借助多模态数据驱动、仿生优化等技术实现突破,但还需应对小数据、高维度、异构、隐私和安全等问题,且大模型辅助优化需与其他方法结合,才能更好解决汽车复杂系统优化难题。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认为,汽车正从交通工具向“出行智慧生命体”演进,而这一演进需通过驾驶、座舱、动力与底盘三大维度重构实现。其中,驾驶领域要从规则编程转向环境认知,座舱领域需从功能叠加转向场景服务,动力与底盘要融合构建运动控制大脑。李传海强调,安全是创新前提,技术需回归用户价值,敬畏制造规律,坚持开放协同。

东风、长安汽车、华为、腾讯、百度、地平线等多家企业代表,则从工程化实践角度分享了各自成果。其中,东风提出AI+行动方案“126X”,构建汽车具身智能体“主-从智能体”架构,攻克大模型车端部署、跨域协同等难题。长安汽车以“北斗天枢”计划作为智能化核心战略,已积累 600PB 有效数据,构建 5000P 算力集群,其 VLA 架构下拟人性指标呈线性对数增长趋势,且端到端智驾架构已研发完成,结合多模态大模型能力,进入准量产阶段部署。

华为则以“市场需求+技术研发”双轮驱动,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型已超 100 万辆,计划2025 年底推进高速L3试点商用。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为智能座舱打造了覆盖出行全场景的五大智能体,同时为车企提供研产销全链路 AI 工具。百度推出百舸 5.0 算力平台,为VLA模型提供多模态训练支持,其端到端语音技术将落地座舱,大幅提升交互自然度。地平线推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SuperDrive(HSD),已在深蓝L6上完成重庆复杂路况实测。

此次论坛通过白皮书发布与专题演讲,搭建起产学研协同交流平台,既明确了AI Car 发展的技术方向与产业逻辑,也展示了中国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前沿实践。随着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作为具身智能体的演进之路将加速推进,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