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如何利好汽车业?

2025-08-13 09:40:25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打造公共数据训练基地,推动语料库共建共享,赋能人工智能应用”“发挥公共数据引领作用,加快在交通等领域形成开放互联、高效流通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8月11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而在智能汽车发展中,数据正在成为行业的“金矿”,所以,《意见》也将为汽车业带来诸多利好。

数据成为竞争要素

当前,在汽车等领域的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已然成为驱动产业变革与创新的核心要素。而《意见》无疑为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意见》提出,要夯实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基础、畅通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渠道、加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创新活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工作机制等。行业人士认为,《意见》紧密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一核心目标,精心谋划,提出了多达20条具体举措,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发,全面涵盖了数据目录管理、质量提升、共享开放、授权运营等关键环节,构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数据治理与开发利用体系,将为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

从行业视角看,《意见》为汽车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链重塑,从数据要素型企业崛起到安全合规提供了保障,将全方位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意见》提出,优先在交通领域推动高价值数据开放。这一举措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交通流量、道路实时状态、信号灯配时等动态数据,对于车企构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至关重要。

数据带来的利好,将呈现于多个场景。其中,通过接入城市级交通数据平台,车企能够获取海量的实时交通信息,从而优化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当车辆行驶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结合路口拥堵数据,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提前调整导航策略,避开拥堵路段,为用户节省出行时间。在停车场场景中,利用停车场空位数据,车辆能够实现自动泊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停车体验。这些基于实时数据的功能优化,不仅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为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关专家指出,目前,L3级自动驾驶在部分高端车型上已有应用,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解决诸多技术和法规问题。而《意见》提出的数据开放政策,为车企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验证和优化机会,有望加速L3级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

依托政务数据与消费数据的融合,车企在用户画像与场景化服务升级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车主的驾驶习惯、维修记录、保险信息等数据,能够帮助车企构建全面而精准的用户画像。针对高频长途驾驶用户,车企可以优化座椅舒适性配置,采用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配备座椅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让用户在长途驾驶中也能保持舒适。对于新能源车主,结合充电桩位置数据和电池健康管理数据,车企可以提供充电桩位置预测服务,根据车辆的行驶路线和电量情况,精准推荐沿途的充电桩,并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态,提前预警潜在问题,为用户提供电池健康管理建议,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这些场景化服务的升级,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推动了车企从传统的“卖车”商业模式向数据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重塑效率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汽车产业链中,供应链与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意见》要求,开展人、企业、城市部件等基础数据治理,形成城市基础数据底座。这使得车企能够获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能、库存、物流等关键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车企可以实现供应链溯源,清晰掌握零部件的生产、运输、库存等环节信息,有效降低供应链风险。

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结合工业互联网数据,车企能够实时了解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状况、原材料消耗情况等,从而优化排产计划,推动“按需生产”模式。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车企可以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通过数据共享,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能够实现生产计划的精准对接,缩短新车上市周期。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再到上市销售,整个流程的效率大幅提升,使车企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数据共享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4S店、维修厂等可以通过共享车主的维修历史、保险理赔数据,为车主提供预防性维护建议。当系统监测到车辆的刹车片磨损接近警戒线时,及时向车主推送刹车片更换预警信息,避免因刹车片过度磨损而导致安全隐患。联合保险公司开发“UBI车险”,根据车主的实际驾驶行为(如驾驶里程、驾驶习惯、急刹车次数等)来确定保费,实现了车险定价的个性化和精准化。这不仅降低了车主的保险成本,也提高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

政策推动的“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机制,打破了车企与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的数据孤岛,促进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各参与方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和提供相关数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机制的建立,激活了万亿级汽车后市场,为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汽车后市场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经营转变。

《意见》明确“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授权运营”,为合规数据流通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车企可以通过数据交易所获取脱敏后的交通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专业处理后,可用于开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或智慧城市出行解决方案。将公共交通数据与车辆导航系统相结合,可推出“多模式出行规划”功能,为用户提供包括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驾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最优组合方案,帮助用户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开交通拥堵,提升出行效率。这一功能不仅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产业重构的希望所在

现阶段,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汽车智能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公共数据在汽车电动化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优化电池管理和充电设施布局上。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习惯、行驶里程等数据,车企可以精准了解用户的充电需求,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充电设施布局方面,结合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密度等数据,政府和企业可以科学规划充电桩的位置,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之一,而公共数据则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要素。交通路况、驾驶行为等数据,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车企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训练自动驾驶算法,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数据,自动规划最优行驶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提高出行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到2030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超60%,L3级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将在更多车型上得到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带动车载软件、数据服务等新增产值千亿元,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车联网让汽车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通过接入公共数据平台,汽车可以实现与交通基础设施、其他车辆以及互联网的实时通信,信息共享,提前预警潜在的危险,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可以让汽车获取交通信号灯、道路施工等信息,优化行驶策略。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在线升级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公共数据的开放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推动汽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加速进化,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出行体验与消费模式。

目前,汽车消费价值链也正在公共数据的影响下发生重塑。传统的汽车消费主要集中在购车环节,如今,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提高,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价值日益凸显。软件升级、数据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车载软件的升级服务,获得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车企通过提供数据服务,如车辆健康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等,为车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增强用户粘性。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拓展了汽车消费的边界,推动汽车产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行业人士认为,这将加速汽车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的转变,加速智能汽车成为助力人们美好出行生活的“新物种”。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