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擦亮“五老”服务品牌

2024-12-19 11:23:32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小麦丰收三件宝,株多穗大籽粒饱;三个要素协调好,小麦高产跑不了”“一次追肥一尺高,二次追肥齐了腰” “棉衣不脱,种子不剥”……这些琅琅上口、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来自于延津县关工委“五老”科技服务队。
 
  老专家汇编科技服务顺口溜,帮助农民朋友科技兴农。这只是该县关工委“五老”科技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服务队以“双高(小麦、玉米高产攻关,高产擂台赛)计划”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科技下乡、育人助力活动,带动当地及周边农业农村发展,擦亮了“五老”科技服务品牌。
 
  日前,中国关工委发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优秀案例,延津县关工委《锚定“三个坚持”、擦亮“五老”科技服务品牌》榜上有名。
 
  作为农业大县,延津小麦品牌叫响全国。如何让小麦焕发荣光?该县关工委“五老”科技服务队坚持发挥优势,将大量有实战经验的农业专家聚集起来,集思广益。队伍中,既有专业素质强的畜牧专家、林业专家,又有在乡镇担任过领导职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
 
  为把田地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书本的知识乡土话、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难说的名词口语化,“五老”科技服务队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汇编科技服务的顺口溜,使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三农”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五老”科技服务队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青年农民素质提升。
 
  科技培训、科技下乡,是“五老”科技服务队每年的“必修课”。“小麦、玉米、花生想要高产,该怎么栽培?”“购买化肥、农药、种子,怎样才能防止上当受骗?”“大棚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发现病虫害咋防治?”……一节节课堂内容生动又实用。近年来,“五老”科技服务队先后开展科技培训百余场,培训青年农民万余人。
 
  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搞好科技助力。榆林乡东古墙村想发展林果业,“五老”科技服务队牵头组织村里的青年农民到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东聊城等地,参观学习先进发展理念和栽培技术。王楼镇吴杏庄村村民想发展日光温室,在服务队的帮助下,6个高标准现代化温室建了起来,并吸纳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
 
  个性化定点帮扶。塔铺街道办事处大柳树村村民李元智,在延津县关工委的帮助下成立延寿为农服务中心,“五老”科技服务队积极协调贷款、义务提供技术服务。目前,李元智托管的8个村共2.6万亩土地,亩均年增收300元,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顺应中原农谷建设大势,“五老”科技服务队有了新思考。在广泛调查、深入讨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服务队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双高计划”项目,即实施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目标是小麦亩产900公斤,玉米亩产1100公斤,实现一年亩产双吨粮;提出组织高产擂台赛,引进国内多抗、广适、高产、优质新品种,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延津模式”,筛选一批优异品种扩大推广。
 
  提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县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项目认证、方案制订到全面实施,“五老”科技服务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让更多青年农民受益,服务队又指导建立小麦、玉米高产项目21个示范点,辐射带动一批新型农民掌握育种育苗新技术,助力“双高计划”项目向更广更多更深范围延伸。
 
  他们身不离土地,心不离农民: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原局长吴新德,退休20余年来,每年仍有200天奔走在田间地头,被群众称为“永不退休的局长”;延津县关工委委员、“五老”科技服务队专家李开信,配合有关部门在塔铺街道通郭村推广延津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冬小麦全国单产记录。“五老”科技服务队成员奉献爱心,也传递温暖,科技助农,他们矢志不渝。
责任编辑:李蕾蕾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