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激活司法便民“神经末梢”......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助推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实效。
融入治理大格局
“基层法院如何指导法庭提升纠纷源头化解能力?”“人民法庭如何与基层综治力量进行衔接?”......今年以来,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静先后到长垣市、延津县、牧野区、红旗区等基层法院,就如何融入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多元联动共建解决纠纷大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进行实地调研。
办案即治理。市中院将审判工作主动置于全市中心大局中考量谋划,坚持每月向市委政法委报告辖区内万人起诉率情况和案件增长情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市委政法委将万人起诉率和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纳入全市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全市治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激发联动效应,释放基层治理高效能。在红旗区委政法委支持下,红旗区法院将诉前调解中心、家事审判、行政审判和速裁团队搬到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诉前调解中心已对接25家调解组织,吸纳仲裁员、退休法官和检察官、律师等在内的20名特邀调解员常驻开展调解工作,今年已调解各类纠纷4000多件。”红旗区法院诉前调解中心负责人吴行州说。
针对审判、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市中院向相关部门和企业发出司法建议,以司法建议“良药”赋能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聚焦民间借贷、建设工程和房地产、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案件多发领域,共制发司法建议63件。
打造多元解决纠纷矩阵
“原以为案件审理得好几个月,没想到只用了一礼拜多时间就给调解了,太感谢法官了。”不久前,市中院金融审判庭发挥多元化解机制作用,实质性化解了一起涉案标的额近18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审判人员发现,案件一头关系着公司运营和人员工资劳务费发放问题,另一头关系到营商环境大局,仅凭一纸判决难以达到“事心双解”的效果。于是,合议庭发挥“法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案件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扩大解决纠纷“朋友圈”,形成了“法院+”的联动式调解网和解决纠纷矩阵——
市中院与银行监管等部门组建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全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结合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二号司法建议”,建立法院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机制,发挥“法院+调解”的优势,多维度推动信用卡和信用类消费贷纠纷源头治理。
加强与住建部门、行业协会、基层组织的沟通协调,推进多领域联调共治,协同多元化解物业纠纷矛盾;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提升审理建设工程合同案件质效。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同比下降13.77%,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同比下降23.56%。
依托府院联动,推进行政诉讼与调解、裁决、复议有效衔接联动,向行政诉讼多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审查报告、司法建议21份,为行政执法及社会综合治理问题“把脉”“开方”。
激活“神经末梢”
“俺村两家村民为相邻出路问题有纠纷,你们来看看吧。”获嘉县人民法院亢村人民法庭庭长冯芝娟接到冯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在调解现场,冯芝娟与司法所、土地所负责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案,客观公正的态度得到了当事双方的认可,纠纷很快化解。
在开展创建“无讼乡村”活动中,该法庭构建由镇党委、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的多元解决纠纷机制,打造“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民情联络员”3支队伍,从源头凝聚起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派出法庭的“神经末梢”作用,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点开花——
新乡县人民法院翟坡人民法庭以“三进”工作为抓手,通过“法官+调解员”模式,全力提升多元解决纠纷效能;延津县人民法院魏邱人民法庭建立“庭所联动”“庭前组织+调审结合”“五长联席会”等机制,有效推进基层治理;辉县市人民法院孟庄人民法庭探索建立“住建部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法庭”联动化解物业纠纷机制......
市中院指导人民法庭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依托,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调解组织成员进驻人民法庭,强化法庭与司法所、基层调解组织的联调联动,实现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目前,共有551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调解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诉前纠纷解决合力。
今后,市中院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关口前移,抓实社会治理,用好府院联动机制,同向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