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回顾过往,74岁的王桂凤说,让农民朋友用上最放心的种子,年年有个好收成,是她毕生的追求。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村妇联主任的王桂凤看到乡亲们辛苦一年,收成却不高时,便萌生了自己培育稻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念头。
为了培育出良种,多年来,她跑遍了全国的水稻产区,四处收集优秀品种资源,每年进行上千个杂交组合实验,中间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她却从未退缩。水稻授粉正是三伏天,稻田湿热憋气,尤其是正午气温更是高达40多摄氏度,她常常连续七八个小时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泡在水里弯腰为水稻整穗、授粉,汗水顺着裤管流进胶鞋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从水稻出苗到收获,她整天泡在试验田里,风雨无阻,细心观察,累计做了几十万字的观察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桂凤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先后培育出水稻新品种9个、小麦新品种4个。其主持培育的新丰2号大米荣获第六届全国稻博会金奖,新丰5号大米荣获第九届全国稻博会优质大米奖。
如今,她已累计推广“放心种”6000余万亩,总增产稻麦40多亿公斤,帮助农民增收80多亿元。因事迹突出,王桂凤曾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