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世彬
近日,记者在我市市区和乡村采访发现,很多大龄农民工“退而不休“。他们并没有安心在家过养老生活,而是继续寻找农村之外的工作机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在城市里这些大龄农民工,技能单一、体力尚好者从事一些搬运、进料、加工、建筑、装修等中度或重度体力劳动或劳务工作,体力衰退者则只能做保安、保洁和其他服务业工作。
记者也曾问他们,到了60岁后为何不在家安度晚年,还要四处奔波,到外边打工?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表示,“外出打工挣的钱比种地收入高一些,城市里工作好找,农村没工可打。”也有的表示,“我身体还行,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还有的表示,“趁现在还干得动,就多攒点钱,为孩子们减轻点负担。”但更多的大龄农民工则是担忧自己年老体衰以后一旦有重大疾病的开支怎么办?另外,农村红白喜事、邻里、朋友、亲属之间的人情来往成本也比较高,这些都是推动他们仍顽固地“退而不休”坚持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
年龄成了界限 让求职渠道单一
老家在原阳县黄河滩区的张金柱,今年64岁,妻子孙小花61岁,老两口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大学毕业后,远嫁外地很少回来。儿子和儿媳目前在浙江温州打工,家中还有86岁的老母亲和9岁的小孙女。
因常年在外做搬运工作,4年前张金柱被诊断出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经鉴定为伤残等级十级。因家里经济比较紧张,他没有住院治疗,就在家中休养。张金柱家里有3亩多地,他把土地流转给了别人,老伴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在村里做清洁工,每月有500元的收入,老两口每月还有几百元的养老金。但是,他考虑到家庭开支大,所以,他打算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
2023年,经人介绍,他到一家工地打工,终因身体原因返回老家。如今,张金柱已经承受不了任何重活。“我老婆也有病,家里还有孙女和老母亲,一家人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给孩子们要吧,张不开嘴,又不想看人家脸色,自己再干干吧。”
据张金柱讲,他曾多次到几个劳务中介报名找工作,中介纷纷表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不多,仓库理货员、食品厂员工、车间工人这类工作只招年轻人,50岁已经是年龄上限,像他这样年龄的没人要。
最终一家中介给张金柱介绍了一份工作,夜班“快递分拣工”。每天下午5点他要骑电动车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中巴车接送至郑州一家快递分拣站,分拣、扫描、装卸当天的快件,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点结束,工资日结,年龄不限。
“这个不需要你有工作经验,在这里干活的比我年纪大的也有几个,还有女的,不过还是男的多一点,里面有重的东西还是要男的装卸,都是老家附近几个村的,他们每天来车接,不管吃,饭都是我们自己带。”张金柱说。
市里低收入岗位频现大龄农民工
今年66岁的毛女士是延津县人,目前在市里儿子家居住,谈起之前的工作经历,毛女士表示自己之前通过熟人介绍曾在一家物业公司担任清洁工,负责小区里的卫生打扫,工资每月1600元。
“有次在小区里扫地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头上破了口子,当时公司里的人跟着我一起去了医院,把400多元的医药费全出了。”毛女士说,公司虽然认为她确属工作时受伤,但也仅仅只是承担了所有医药费,并未安排休息时间和其他补偿。后来干了一段时间后,公司以年龄大为借口把毛女士辞退了。
据毛女士讲,那时身边同事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如今,感觉自己身强体壮的毛女士仍然对出去打工跃跃欲试,她最近发现了一家养老院在招工,“门口黑板上写着招5个护理工,男女不限,女的要50岁以下,男的收到60岁。”虽然已超出要求的年龄,毛女士还是主动去面试了一番。这份工作要早上8点30分到岗,晚上8点下班,两班倒,一周休息一天,工资2300元,每月全勤还有300元的奖金。虽然面试成功了,可养老院却通知毛女士说,得等有人不干了或者被辞退了,岗位空下来后再让她来上班。“时间长点没关系,工资高,一个月2000多元呢。”毛女士说。
打工为攒钱防老 给孩子减轻负担
采访中,记者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市里一家建筑工地当门卫(也称看场工)的李大奎。李大奎今年56岁,今年已经是他外出打工的第21个年头了。一间简单的板房里只有一张钢丝床和几件简单的电器,既是值班室也是宿舍。
“我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除了抽烟的开销,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能存2000多元,趁现在还能干得动,给自己和老伴多攒点养老钱,以后也能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李大奎说。虽然他现在和儿子、女儿生活在一个城市,但大多数时间他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很少去儿子和女儿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逐渐提高,能满足新技能需求的劳动者会从中受益。而据李大奎讲,像他这样没有什么技能的农民工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目前,李大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使他陷入干与不干的两难境地。城里难找工作返乡又很尴尬
老家在获嘉县的包玉林,今年68岁,29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烙印,手指被厚厚的老茧所覆盖,皮肤呈黝黑色,腰背大幅度佝偻,小腿上还附着着好几条突出来的血管。
依靠建筑工这份活,包玉林成为村中最早盖起二层小洋楼的那批人。“儿子和女儿的上学费用、儿子结婚的彩礼钱,在市里买房的首付款,也都是我挣出来的。”包玉林说:“年龄大了,也干不动重活了,现在就我这形象,没有工地愿意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包玉林和妻子在市里以收废品为生,儿媳是个爱干净的人,老两口就在郊区租房居住。谈起自己年轻时的打工经历,包玉林来了精神。
“90年代初,一辆破自行车驮着两个编织袋就是我所有的行李。那时能干活也能吃,一顿三四个馒头再加两碗大米饭没问题。”包玉林自豪地说:“咱新乡一个核心区的楼盘我参与修建过,当时售价每平方米才千把块钱,现在听说单价都快上万了。市里那些有名的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我基本都干过。”
对于养老,包玉林表示他和老伴也考虑过,回老家种那4亩多地,温饱能顾得住,可人情往来开支怎么办?有个重大疾病怎么办?指望儿子?儿媳没有正式工作,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每月还房贷都困难,有时还需要他们老两口帮助,这是摆在他们面前不争的事实。
不过包玉林是个乐观的人,他笑着对记者说:“不考虑那么多,趁现在还干得动,‘小车不倒只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