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心中有“度”才能调出共同的舒适感

2024-10-23 16:09:39 来源: 中国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一些市民反映,在刚刚过去的假期,因为前排乘客调整座椅靠背问题,让旅途平添了几丝不快。近几年,飞机高铁上因为座椅靠背的调整问题时常引发纠纷,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2024年10月14日,长沙动车运用所待整备车组二等座前排座椅处于正常位置。姚洪 摄

座椅调整,本是为了提升旅行的舒适度,却在这里变成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争斗。铁路12306客服表示,前排乘客可以在后排乘客不用餐时将座椅向后倾斜,至于能否放倒则需要双方协商或找乘务员处理。这样的规定,无疑是为了平衡前后排的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难以达成共识。

出行在外,一个容得下舒适体验和个人权益的文明交通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利,也该是所有人所谋求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座椅靠背无下限放倒则严重挤压后排空间。在这中间,是否有一个更温和的处理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只有通过互相体谅,合理调整,心中有“度”才是乘客行使自身权利的边界。才能换取和谐的乘坐体验。

 

2024年10月14日,长沙动车运用所待整备车组二等座前排座椅全放倒。姚洪 摄

如果后排没有乘客,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如果后排有乘客,调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角度,找到一个自己相对舒服但也不会影响到后排乘客的一个“度” ,别挤压了后排的空间造成别人乘坐的不舒适度,让别人起身都难。前排旅客有调整权利,后排旅客也须有舒适空间,都必须明确各自“边界感”,不影响到其他人正常权益,便是底线。

保持“边界感”是一种格局和情商,也是公共出行的基本修养。这种修养不只在与人相处,在日常出行中也应该养成习惯。尊重“边界感”,才有获得感,心中有“数”,行事才有“度”,相互体谅才有共同的“舒适区”,出行质量也将直线提升。这样的“舒适区”,应该是善意共享和权益兼容,应当建立相匹配的规则意识,更好把握活力与秩序的辩证关系,而不是以蛮横对之,反而使公共便利演变为公共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社交安全空间的,互相都应该尊重彼此的社交空间,而不能随意地践踏,互相理解和尊重是前提,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乘坐交通工具,调整座椅靠背,不能“一放了之”,事前沟通是释放善意,换位思考则是尊重他人权益!大家保持适当“边界感”,互相尊重、互留空间,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乘车环境,享受更加便捷舒心的出行体验。(来源:中国网 作者:姚洪)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