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乡经济怎么看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关键之年,有关键之策、关键之为。这一年,面对压力加大、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新乡经济乘风破浪、顶压前行,呈现出稳中向上、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经济大盘持续稳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产业链群扩量提质、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昨天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客观总结2024年发展成绩,为我们乘势而上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增动能、添底气、强信心。
2024年12月,创新新乡捷报频传。
一场盛会,见证科研实力——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获奖项目达33项,其中主持完成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自然科学奖获奖数量全省第1位。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主持的《小麦高产抗逆亲本创制与百农4199的选育利用》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河南师范大学、神农种业实验室、百泉制药等参与的项目,分别斩获一等奖。
一个榜单,闪耀科创魅力——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新乡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榜第66位,居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72位,较上年相比分别上升11个、14个位次。
河南威猛股份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小萌”。赵云 摄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2024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聚焦国家战略所向、经济发展所需、科技能力所及,以中原农谷为“龙头”,全力打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跑出了科技创新新乡“加速度”。
这一年,研发投入再加力:坚持把科技作为支出重点领域,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较2021年提高了3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77%,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年,创新平台再扩容: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同时揭牌。省实验室、省中试基地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省产业研究院数量居全省第3位。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投入运行。
辉县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角。辉县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一年,成果转化再发力:中原农谷成为全国三大种业创新基地之一,35个新品种通过国家、省审定;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首次突破100亿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经开区的河南科之诚高频滤波器芯片,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进入订单量产;卫滨区的中铁隧道装备源源不断走出国门;长垣市的卫华集团承制世界首台(套)起升高度658米的智能化竖井专用超高扬程门式起重机,刷新企业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
以一流创新生态汇聚天下英才,中原农谷新引入种业研发团队14支,科研人员超过400名,实现种业全领域高层次人才全覆盖。全市延揽各类创新人才超过1.6万人,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持续优化。
产业链群挑大梁
“8+17+N”产业链群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厚实“家底”。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做强重点产业链群、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化新乡的关键任务,作为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链群加快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推动传统产业不传统、新兴产业很新兴、未来产业有未来。
集链成群,规模越来越大。2024年1~11月,“8+17+N”产业链群规模占全市产业规模达80%以上。长垣市、红旗区入选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全国500强榜单,辉县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乡县振动产业集群荣列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产业向新,动能越来越强。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政策、优质设备供给“三个清单”,更新重点设备8739台(套),带动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07个,全市五大传统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位居数字经济百强市第80位;新增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1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6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4家、服务型制造示范4家。
逐绿而行,底色越来越足。新乡立白实业有限公司、新乡市高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省级绿色工厂2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5家、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6个、绿色园区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在2024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行榜上,我市位居第67位,上升了4个位次。
卫华集团出口印尼的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黄露 摄
起重装备产业作为我市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企业培育量质齐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我们围绕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新增6个海外驻点,出口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00%,自主研发的PLC、工控机二合一全国产化智能控制器打破国际垄断,极大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卫华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改革开放增活力
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持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改革的活力得以迸发,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开放高地不断隆起。
这一年,国际班列奔腾不息——
2024年12月30日,从经开区出发的满载着机械设备和铝材的一趟中欧班列,正奔腾在陇海线上,几天后将抵达4300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点连欧亚,一线通多国”,今年以来,经开区开辟多条线路,实现了多点多线齐发。特别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45天内,开行班列50列,创下自2018年班列开行以来最高开行频次纪录。3天前,新乡中欧班列110列省定开行目标已全部完成,发运集装箱量较去年增长53.14%。
这一年,重点改革树立标杆——
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思路,我市持续打造与金融市场高效对接的千亿级投融资平台,实现了国资国企“从散到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基本完成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国资国企转型改革走在时代前列,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引来各地观摩学习。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群众和企业需求出发,推出“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政务下沉 全城通办”和“高效办成一件事”3项改革措施,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推动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经营主体突破62万户。
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持续增强,经开区在“国考”中排名提升84个位次,高新区在“省考”中排名提升8个位次,经开区、长垣开发区入选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
这一年,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全市外贸实绩企业新增111家、总数达到996家,居全省第3位。新设外企40家,到位省外资金827亿元,居全省第5位。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区新乡联动创新区,复制改革成果254项,探索制度创新10项。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2024年,新乡经济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难能可贵的成绩单。新的序章就要开启,让我们共同奔赴下一程的热望!
锚定目标 奋力拼抢 实干攻坚2025
2025年新乡经济这样干
关键时间节点,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引来关注的目光。
2025年,新乡经济怎么走、如何干?发力点在哪儿、关键点是什么、支撑点有什么?且看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路线图”“任务表”。
持续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
这两年,中原农谷这颗“良种”,已在黄河之岸、中原沃土拔节生长、开花结果,成为全省“三足鼎立”科创大格局的重要一极,成为新乡跨越发展的牵引性工程、战略性支撑。
2025年是中原农谷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高标准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中原农谷2.0版。
优化提升全种业科创平台体系,率先建成小麦、家禽2家省实验室,启动建设畜牧、蔬菜2家省实验室,实现全种业领域省实验室全覆盖。加快建设精准基因编辑、生物安全检验检测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构建人工智能育种垂直大模型。加强核心种源技术攻关,建立种质资源数字信息库,努力打造全国最全的种质资源库。
健全有组织的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组织体系,建设标准化种子、种苗、种畜(禽)交易市场,全面提升育种科研水平。建强中原农谷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成果转化率达到75%以上。
加速汇聚种业创新资源,建设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种业企业,推动中原农谷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校院谷”教学科研融合改革,推进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小麦实验室进驻科技孵化中心。
推动“院城产”一体化发展,加快河师大创新港与中原农谷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科技孵化中心二期等70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教育、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办好国际种业大会、种业论坛,全力打造国际化农科“芯城”。
强化“一核三区”组团发展,错位发展生物医药、新型化工及新材料、农机装备、预制菜、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推动种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带动全市产业跨界联动、融合发展。
持续实施六大攻坚行动
抓纲举目,攻坚突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攻坚行动,持续实施产业链群培育攻坚行动,持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攻坚行动,持续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攻坚行动,持续实施补齐民生短板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行动。
2024年,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47.9亿元。从稳定大宗消费、拓展数码电子产品消费,到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从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培育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到培育“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再到打造平原示范区微短剧“剧集地”……新的一年,随着国家“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我市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城市东部崛起宜居宜业新城。经开区党政办/供图
投资效益如何持续提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答案:要围绕“两重”、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聚焦主导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把政策吃透,把项目谋准,把前期做熟,做到“项目跟着政策走”、项目“进盘子”、“钱到即开工”。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持续实施产业链群培育攻坚行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从深化校地合作、强化链群培育、强化主体培育、强化“数实”融合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方面,三个“坚定不移”引人瞩目: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兴市、制造强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培育“8+17+N”产业链群,力争在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上先行突破,打造千亿元级、500亿元级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要着力规模化,围绕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能源等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新兴产业要着力集群化,培育壮大智能全息互动、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等产业链,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支撑。传统产业要着力新型化,改造提升新型化工及新材料、现代食品、起重装备、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等产业链。
推动和平大道南延、新二街北延等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确保50%的县(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50强,推动新新、新卫、新延、新辉、新获一体化发展和“三县三区”融合发展,推动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建成投用、郑新快速路市域段全线通车,新启动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攻坚行动,2025年要提质发展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实施补齐民生短板攻坚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保障,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进健康新乡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有力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持续强化五大关键支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工作有持续性,攻坚要有支撑。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强化重点改革支撑,持续强化开放招商支撑,持续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持续强化模式创新支撑,持续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需要构建高水平招商新模式、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开放平台新提升。2025年,我市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开展产业链群招商、基金招商、协会招商、首发招商,引导企业“组团发展、抱团出海”,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区新乡联动创新区。
重大项目是稳经济的“压舱石”。2025年,我市将坚持以产业项目为重点,完善闭环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心连心化工新材料、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等1400个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河师大片区城市更新、新乡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400个城市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合河水利枢纽、卫河共产主义渠综合治理等334个农林水利项目,加快推进105个能源项目和80个交通项目,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良好增长态势,以项目之新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之好。
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7年获得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目标考核优秀等次,新乡市高端装备专业园区靠的是什么?该园区采取“PPP”和“投资人+EPC+运营”模式解决建设资金难题,规划建设了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以及专精特新孵化园三个“园中园”,实现壮链强群、增量提质。
2025年,我市将持续强化模式创新支撑,用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市场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在投资运营、城市治理、校地合作、成果转化、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探索形成更多新乡模式、新乡方案。
“人到新乡即故乡、人来新乡‘才’有为”。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可圈可点,汇聚了大批各类人才挥发才智、实现梦想。2025年,我市将持续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深入实施新乡英才行动、“学子留新”倍增计划,创优人才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使各类人才既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又在工作上有前进之勇。
目标既定,路径已明,关键在强执行、抓落实。
新岁序开,共赴新程,干字当头。全市上下要突出“早”,闻令而动、只争朝夕,能早则早、马上就办,确保每月有起色、季度有增长、全年有进位;要务实“干”,敢于开顶风船、钻“矛盾窝”,自我加压、勇争一流,做到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要大胆“闯”,打破传统思维、路径依赖,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拼出奋进新途,以一流业绩为全市发展大局作贡献。
将于2025年建成通车的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靳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