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饸饹条、丰富的民族音乐体验、热闹非凡的“闯十绝大阵”......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获嘉县不仅“解锁”了更多秋游新玩法,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旋律”活动,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游玩体验,为旅游市场注入新动能。
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间经济活动的兴起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今年国庆期间,获嘉县同盟山武王庙以“封神传奇、国潮律动”为主题,举办观民俗文化、赴国潮律动、看文创产业、听合唱之声、寻童年记忆、品特色美食、赏乡村文化、“闯十绝大阵”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国潮的完美融合。
“石磨面粉配料干净,吃起来口感柔韧,麦香浓郁,营养价值也高。”获嘉县城关镇后寺村石磨面粉同盟山销售点负责人张荣虎正在向游客介绍自家石磨面粉的独特之处。除了石磨面粉,活动现场16个主题区域的各类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团体的200多个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纷纷亮相,摆满了展台。饸饹条、彩麦粉、老粗布......系列特色产品引得现场数千名游客驻足品鉴、购买。
“仅仅7天时间,我们后寺村石磨面粉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万余元,已经超过了平常大半个月的销售量,十分感谢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张荣虎高兴地说,依托“封神传奇、国潮律动”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国潮音乐美食节活动,我们积极搭建了销售点,每天的销售额都在3000元左右。此举不仅进一步推广了我们的传统健康食品,也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村集体增加了经济收入,真是“一举三得”。
文旅深度融合,推动获嘉县旅游业实现强劲复苏、优势转变、扩容升级。该县凝心聚力的发展共识,城市发展积淀的人文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集聚新人气、布局新发展、澎湃新动能。
古镇游同样热度不减,古镇潮流转型带来新鲜玩法,受到游客的追捧。国庆期间,同盟古镇的街头巷尾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游客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漫步,体验古镇的活力与魅力。同盟古镇推出的“万物生长·水彩画作精品展”,沉浸式体验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艺术盛宴,更是备受游客青睐,潮趣创意的玩法和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深受年轻游客群体喜爱。
“音乐会、文艺活动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特意打造了艺术街区,艺术馆、柴窑、趣玩好物空间、三棵树市集等,处处透着青春的气息。”同盟古镇旅游景区负责人冯娜介绍说,国庆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万多人。
红色旅游也是获嘉县国庆期间的一大亮点。该县通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持续推动红色旅游业态上新,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热”起来,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定格岁月的老照片、军用地图、补丁摞补丁的军装......参观获嘉县委旧址纪念馆和刘桥村村史馆后,获嘉县一中高二男生苏航表示,先烈为革命牺牲的事迹让他深受感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一定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勇担使命。
刘桥村位于获嘉县、修武县、辉县市交界处,是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山下的红色堡垒。1926年,村里成立新乡市第一个农村党小组——刘桥党小组,点燃了获嘉县革命的星星之火,1938年中共获嘉县委在该村成立。
“获嘉县依托刘桥村红色文化,推出‘纪念馆里的非遗课’‘思政课红色研学’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专业讲解、线路打卡、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红色文化可听、可触、可感,让游客和青少年在一场场生动的‘红色课堂’中,收获内涵丰富的假期生活。”获嘉县文旅局局长浮荣燕说。
近年来,获嘉县充分发挥资源和文化禀赋优势,创新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由点到面到片,构建“处处是景、到处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繁荣了市场、促进了增收、活跃了经济。
据悉,“十一”黄金周期间,获嘉县接待旅游人数148.85万人次,重点监测企业营收达1753.33万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18.6%、29.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消费提升。”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我们将不断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推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旅融合,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