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5290株,理论单产超过910公斤!”9月24日,黄河滩一望无际,封丘县荆隆宫乡丁庄村的一块玉米田里,“封丘县2024年玉米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验收”市级测产验收组对这块玉米田进行了实地测产,并宣布测产结果(见《新乡日报》2024年9月26日第二版报道)。在黄河滩种玉米,能够达到这样的产量,远远超出种植大户的预期,也让参与测产的人们兴奋不已。
黄河滩土沙地薄,属于砂质性贫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生产条件、粮食产量远不及一般农田。农业专家称,这块玉米田之所以能够取得高产,在于采用了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以及适时晚收等主要关键技术。在玉米播种环节,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控制行距株距,精准合理密植,亩株数精准控制在5000株左右。水肥一体化技术则是通过铺设管带进行滴灌,同时,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一喷多促即一次性混合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喷洒,实现病虫害防治和营养补充一次性完成。可以说,正是有了“北斗”等“黑科技”的加持,依靠现代科技魔幻般的力量,黄河滩区贫瘠之地才成了“生金之地”,有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并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是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在或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这一定是科技发展的规律,也是农业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变量。在水、土地、生态、自然资源、人力投入等刚性约束越来越紧和种粮成本持续上升、粮价涨幅有限、通过继续增加物化投入提升产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决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农业科技上,以农业科技为引擎,靠农业科技赋能,让“北斗”多出力“拉套”,让黄河滩地多收粮、收好粮,使农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市向来有重视农业科技并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传统。历史上黄河多次在我市决口改道,再加上太行山洪水的肆意冲决,留下多处风沙滚滚、盐碱遍地的黄河故道和破碎丘地,新中国成立后,靠“翻壤压沙”等改土技术和多项科技成果在农业上的运用,过去的“盐碱洼”“蛤蟆窝”才变成了“幸福滩”“米粮川”。近年来,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我市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技立体研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灌溉、良种研发推广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农业科技是引领新乡农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抓住了这一关键要素,农业发展就能迎来巨大突破。
当前,正是中原农谷建设“三年见成效”的关键时期。9月2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我市调研中原农谷建设时强调,要锚定战略目标、坚定信心决心,进一步汇聚资源、集成政策,打造现代种业“硅谷”和农科“芯”城,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更强作为。全市上下正以超常规举措加快推进种业“硅谷”建设,努力为国家种业振兴多作贡献。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在中原农谷建设中的支撑性作用,认识到科技在新乡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农业科技的运用自觉,提升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力,拓展农业科技的应用场景,降低农业科技的使用成本,将现代信息技术等与农业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深度综合运用,为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提质增效,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农业建成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大产业。
过去,农民种田靠的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不变的老经验。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农业科技日新月异,须臾之间就是新天新地,要想不停留在原地就得加速奔跑。新时代的农民既要脚踏实地“躬耕陇亩”,还得仰望星空,学会运用北斗导航等先进科学技术,让“北斗”代替传统畜力、人力、机械力,多给农业生产“拉套”。不远的将来,农业一定是新农业,农民一定是新农民,农村一定是新农村,黄河滩也一定是簇新的黄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