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办好新乡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4-09-02 09:26:0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师范大学 华锋 赵佳馨

  2024年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给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目标。全市各级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尽管在过去几年我市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优先发展教育理念仍需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等。因此,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保证教育改革的本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立场,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首先,以人民为中心,办更加公平的教育。优化教育布局,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教育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标准,确保教育质量公平。确保市、县、乡等同级别学校教学标准和评估体系公正一致,避免因地区差异而影响教育质量。坚持开门办学,确保教学参与公平。鼓励家庭和社会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重视学生的意见和需求,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其次,以人民为主体,为教育改革添活力。要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让所有人都能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在线调查、组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教育改革的方向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同频共振。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对民间教育改革实验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做好对收效明显、反响良好的民间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和政策吸纳,推动教育改革开辟新局面。最后,以人民为中心,办百姓满意的教育。教育改革只有“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使人民满意。想百姓之所想,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让教育改革与发展真正贴近民生、惠及民生;急百姓之所急,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教育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积极作为。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还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或是特殊群体教育需求的保障,我们都应将其视为紧迫的任务,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努力消除教育领域的障碍与壁垒,办学生喜欢的教育,办百姓满意的教育,办社会称赞的教育。

  二是以党建为引领,保证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它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教育,确保新乡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要强化理论武装,夯实“立德树人”基石。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及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教师将理论学习成果积极转化为推动新乡市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实际行动。结合新乡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实际,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党建活动,如“红色主题月”“党史故事分享会”“党员教师示范课”等,帮助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其次,以党建强化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发挥优秀党员教师“头雁”作用。让优秀党员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与教育理念,引领全校全市乃至更广泛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向更高质量、更富成效的方向发展。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师德师风根基。建立健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的师德考核、监督、奖惩机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注重人才培养,优化队伍结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确保各类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满足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需要。最后,以党建助推新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月”“新乡名人讲堂”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理解新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打造富有新乡特色的党建学习平台,使各县(市、区)师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地方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以人才为依托,保证教育改革的质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核心在于深刻认识人才是最大、最关键的变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推动我市教育改革,办好新乡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3个根本问题。首先,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德育为先,筑牢信仰之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智育并重,激发创新潜能。应更加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社会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体育强健,塑造健康体魄。应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和运动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美育熏陶,提升审美素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应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其次,牢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育人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德育课程比重,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理解道德的内涵。将德育元素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立德树人”的良好局面。最后,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决心。坚持党把方向,落实为党育人。发挥党在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保证育人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落实为国育才。培养一批理论素养强、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硬的多层次、多领域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原地区崛起,为我国在人才竞争中争取主动。

  四是以科技为支撑,保证教育改革的动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更为教育改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首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人才自主培养的核心目标和最终归宿,正是在于培养和造就更多具备时代特点、符合时代需要的顶尖创新人才。在新乡市教育改革进程中,要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需求同步。注重将优质的科研创新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育人资源,努力实现科研优势向育人优势的转化,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人才流动,既要做到向上发展,也要做到向下辐射,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新乡力量。其次,以科研攻关为目标,加强研究型高校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乡市高校必须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跨学科项目合作、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平台等手段,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摒弃单纯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后,以科技成果为工具,丰富教育内容与方法。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变革浪潮中,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具象、更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例如MOOC,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线上互动和讨论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新乡市也应紧跟时代浪潮,在大中小学校引进先进科技成果,推动教育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