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彰显了爱民为民的永恒初心,总结了新时代发展成就的价值追求,锚定了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要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让改革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我们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理念,以为人民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以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措施,汇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的强大合力。
从古到今的任何一次改革,归根结底,都有一个价值维度的问题,“为了谁”“依靠谁”,从来都是检验改革成色的重要标尺、决定改革成败的不二砝码。一切非无产阶级政党主导的改革,多是不得不实施的“应对民变”式的应激型改革,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则是一种体现历史主动精神、发展型和治理型兼顾、以人民为中心并以人民利益为指向的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健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机制,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民生急需上,民生支出占比70%左右。事不求易、志不避难,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困扰市民已久的老旧小区、断头路、城市内涝、问题楼盘等问题的解决,“八大片区”改造顺利实施,城市便民“微改造”深入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加快完善,“家门口”的新变化群众看得见、感受深。围绕与群众切实利益直接相关的行政便民服务、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推进改革,便民利企“微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更加精准、更加贴心,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服务质效不断提高。超常规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我们要坚持好的理念、好的做法,不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为群众创造更多更大福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意从群众的迫切需求中为改革立项,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为改革破难,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说过:“有人问我干成事有啥诀窍,我能有啥诀窍?要说诀窍,无非是别把自己看得有多高明,要把群众当老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绝不能关在屋里想当然、站在台上拍脑袋,刻舟求剑不行,坐井观天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我市干部群众极具创新精神、发展意识、民主观念,能够依法、理性表达理念和诉求,要真正深入群众、走进群众,问民之所苦,问民之所忧,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打通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民意搜集渠道,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新向深向实。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既要把握改革的出发点、抓住改革的关键点,又要聚焦群众就医、上学、养老、出行、办事等方面的小事难事,紧盯不放,久久为功,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把事关群众的事情办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要绘制好宏伟蓝图,更要抓好任务和目标的落地。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难题,要心怀坦荡,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绝不退缩,“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不被利益牵绊,突发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矛盾冲突敢于挺身而出,困难危机敢于咬牙坚持,啃得下“硬骨头”、冲得破“娄山关”、过得去“火焰山”,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人民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担当。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而改革,改革就具有了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就能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的强大合力,开辟出属于新乡的光明灿烂的改革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