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入伍战士是血染沙场、保家卫国的利刃,那么退役老兵则是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明灯。一家三代军人75年接力传承红色基因,自费收集了2万余件抗战实物,腾出家庭住房创办抗战实物展览馆,免费向群众开放,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防教育基地。这个全国文明家庭的“掌柜”就是耿风泉。
“我是退伍军人,更是抗战老兵的儿子,军人是我们家的最爱!”耿风泉的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而他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军人怀有崇高的敬意和向往,在1983年高中毕业后也如愿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87年退伍后,他继承了抗战老兵父亲遗志,节衣缩食自筹资金百余万元,踏遍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村村寨寨,从3000多处乡村、农家、旧址收集抗战时期的照片、报纸、信件、勋章、军械等实物2万余件,在家乡革命老区辉县市冯庄村创办抗战实物展览馆,数十年来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
几十年来,耿风泉默默地为这个展览馆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他去山里面寻抗战实物时经常带一箱方便面或爱人蒸的馒头,晚上住在老乡家里,有时还住在田野山坡的庙里。有一次,他发现了几件很难得的抗战遗物,其中一件是日军铜烟盒,可他身上带的钱不够,就打电话给爱人。耿风泉的爱人开了家服装店,正在进货的路上,听到电话后毅然决定返回,把进货的钱全部给了耿风泉。如今,侵华罪证铜烟盒挂在很多博物馆的网站主页上展示。“不容易啊,有时候家里很是狼狈,我就数落他,他也不吭声。”每当回想起过往,耿风泉爱人的眼中便掺杂着辛酸,却又掩盖不住嘴角的笑容与自豪。
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为传播太行革命老区的抗战精神,耿风泉和他的家人不间断地组织抗战实物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一次次重现历史。除此之外,在慰问辉县薄壁镇王村姬风才老兵时,看到老兵出行的道路泥泞、行走困难,耿风泉当天在微信上发出呼吁,要给老兵修路。大家纷纷转发,不到一个小时,支持的人达上百人,大家自带施工工具,仅一天时间,宽三米长百米的水泥路就修好了。
2019年9月,耿风泉的家庭展览馆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耿风泉家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其接待参观研学的“红色童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获得省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2024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