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乡巴山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云 摄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玲
在新乡,有这样一批企业,块头不大,却独领风骚。
它们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一个个特定领域做精、做透、做到极致,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拿手好戏”“拳头产品”。
近年来,我市立足全市中小企业规模庞大、行业分布广泛的优势,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培植肥沃土壤,提供丰富营养,让“小而多”的企业华丽转身“精而强”,全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专精特新”发展的领跑者。
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2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如今,一个个“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专精特新”也成为我市一张闪闪发亮的新名片。
梯度培育 打造优质中小企业集群
去年4月6日,随着上市钟声敲响,新乡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溪科技)正式登陆A股,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首家农机装备上市公司。花溪科技也成为我市首家北交所上市、正式迈进资本市场大门的“专精特新”企业。
据了解,“花溪科技”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农作物秸秆收获打捆机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在农机装备行业秸秆打捆机细分领域深耕10余年,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率先成功研制的国内首台1290XD大型智能高密度六道绳方捆机,填补了我国高端打捆机领域的空白,产品销量连续7年领跑全省,2021年跃居国内同类产品第一位,被评为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我市聚焦优势资源,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金字塔形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一企一策”开展分级培育,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定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市不断壮大基础力量,把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基础,将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创新型中小企业基础库,指导入库企业围绕创新能力、成长性、专业化指标强优补差、靶向提升。持续做强中坚力量,把做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发展重点,建立“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培育库,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对照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等4项评价指标,帮助企业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加强培育核心力量,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发展核心,汇聚整合市场化服务机构资源,组织行业专家逐企开展跟踪辅导,支持企业深耕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
优化生态 厚植“专精特新”成长沃土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市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对“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的设备、软件投资,按照省级财政补助金额给予25%的配套支持。
可以说,我市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的实招硬招,力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统筹政策、资金、科技等要素资源,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最优生态,厚植成长沃土,让更多中小企业驶入“专精特新”赛道。
与此同时,我市还依托双创智库、万创中小智库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提供政策宣讲、咨询培育、产学研合作、展览展销等方面服务。加强与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市场监管大数据案件研判中心等合作,构建定期会商、线索通报、联合惩戒、执法协作、行刑衔接等制度,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维度服务。截至目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拥有与主导产品有关的有效发明专利2210个,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 35.3%。
精准助力 疏通企业痛点难点
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新乡巴山航空材料有限公司变压器容量已无法满足目前生产需求,有增容需求,便立即协调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与新乡巴山航空材料有限公司对接,提供“一对一”客户经理专属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实时跟踪客户最新动态,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最终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及变压器可靠运行系数、能效转换等各方面考虑,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新乡巴山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总容量增容至4900kVA,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助力新乡巴山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新增高精端生产线一条,2024年预计总产值增加500万元。
同样,在接到河南核工旭东电气有限公司反映的因企业持续发展,现有厂房面积、高度均无法满足后续生产问题后,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积极协调高新区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实行专班推进、专项解决,梳理辖区内闲置用地,并按照“13710”工作要求,7日内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并在企业办理土地、牌照等手续方面进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将“企业跑”变为“政府跑”,最终仅用1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该公司生产用地需求问题,有力助推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发展各异、需求不同,只有瞄准这些痛点难点,下足绣花功夫、调动各方资源、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才能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竞争力。
我市围绕确定的八大产业集群、17条重点产业链,分层次、分领域举办产销对接活动,邀请本土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精准对接,打通供需“内循环”。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等活动,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题;截至6月末,全市支持“专精特新”名录库(含“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109.97亿元,较今年年初新增 27.74 亿元,同比增长40.98%。摸排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工需求,联合新乡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帮助企业招聘市域高校毕业生,今年以来,累计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