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户,探头一望,草木葱葱,远山如黛,朝霞满天。吮吸着清新的空气,走在洁净的道路上,家住牧野区的赵先生继续着一日的晨练。这是7月18日早晨,市区多个公园广场的一个截面。
7月16日夜晚,雨漫不经心地滴答着,17日上午陡然变急。监测信息显示:市区累计降水量排在前3位的站点——牧野区牧野镇140.4毫米、牧野134.5毫米、东牧村132.7毫米!
每一次强降雨,都是一场硬仗。打好硬仗,关键在于谋早谋先、抓实抓细。7月16日,千家万户已吃过晚饭,老人在纳凉,孩子们在写作业,而市行政大楼一楼多功能大厅灯火通明到深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收听收看全省防汛视频调度会后,我市立即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批示要求和全省会议精神。就切实抓好“七下八上”防汛工作,市委书记李卫东批示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坚决防范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抓好应急避险和应急抢险两个关键,全天候、无死角、不间断巡查防守,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市长魏建平进行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
多部门协同作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分努力。从市防指成员单位,到各县(市、区),再到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时刻紧绷着。
17日9时15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9时50分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市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预警在灾害防御应对中的先导作用,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逐小时滚动发布雨情实况和降雨趋势信息,一方面为市防指和党委、政府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一方面通过省市新闻媒体传至千家万户。
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全员在岗,严密监测天气走势,加强会商研判,充分应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等新技术新装备,对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分析。联合教育、文旅、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发布主汛期强降水防范应对通知、气象风险预警等,实现部门无缝化对接、高效化响应、科学化应对。
应急、城管、水利、交通、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严阵以待、跨前一步,把责任落到一线、落到人头。7月15日至7月17日,市应急局(市防指办)每天组织气象、水利、城管等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下发3期风险监测信息,提醒重点行业部门和公众加强防范应对工作。同时强化救援协调职能,常态化预置应急救援力量32支1200余人,确保调得快、用得上、打得赢。
“在局党组领导下,我们全员上岗、连续作战,提前开启了‘人等雨’模式,仅雨污管道就清淤了111公里。”市城管局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耿劲松告诉记者。
建强“里子工程”
雨停、水退、路净、人安心。市防指决定于7月18日15时终止防汛三级应急响应。这背后,既饱含了城管等多部门齐心协力打硬仗的辛苦,更蕴藏着市委、市政府集中资源全力建好城市“里子工程”的务实之举!
城市安全有韧性,基础设施要先行。市城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建强防汛设施,强化应急力量,全力提升城市防汛能力建设水平。
在“里子工程”方面,以打通城市排水大动脉为目标,着力实施地下管网清淤改造工程,2022年以来共完成污雨水管道(含市本级、辖区街巷)清淤825公里,清挖淤泥19.86万立方米,完成混错接改造点位1708处;投资2.3亿元更新改造和平大道等10条道路管网,有效解决了老城区排水管网瓶颈制约;全面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北水南调”“东水西调”工程,完成以“北水南调、东水西调、管网互通”为内容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对市区5座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内的管道、泵站、闸门等配套设施进行清淤和提升改造。
泵站数量多不多、作业快不快,直接关乎雨水抽排。从33座增至44座,整体抽排能力由230立方米/秒提高到331.23立方米/秒,市区泵站抽排能力大幅提升,有效缓解区域性内涝现象。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紧盯目标、明确节点、倒排工期,确保了主汛期之前10处易涝积水点位全面竣工。至此,城区历史上的重要积水点已初步消除。同时成功争取11.8亿元资金,新乡市城区排涝能力提升工程正开展前期工作。
队伍过硬、装备精良,方能敢打必胜。2022年,市城管局牵头组建一支50人的高素质专业抢险队,购置防汛车辆和应急设备80辆(台),大型移动抽排设备由7台增至28台,移动抽排能力由1.75万立方米/小时提升至3.3万立方米/小时(全市7.2万立方米/小时),装备总数和抽排能力居全省前列。
从8个立交桥到500个路灯,从6000多个智能井盖到20处易涝点,无论是水位变化,还是监测预警,都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同时还有100路低空视频监控,犹如“千里眼”“顺风耳”,时刻探测监控着市区重点易涝区域。
看得见的变化,触摸到的温暖。在大学城片区,在新中大道菏宝高速立交桥、京广铁路涵洞,曾经“逢雨必积”,人车绕行。而这两年,地面多了窨井,地下有了管网,不远处建了大型泵站,改变了昔日的窘境。
在黄河之滨的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沃野农田里,玉米等秋粮作物恣意生长着。连日奔波巡河巡田的镇党委书记李超说,市区两级帮助我们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无论前一段的天旱,还是这一轮的暴雨,都能旱能浇、雨能排。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消息显示,在此轮强降雨过程中,我市没有出现农田积水情况。
当前,正是“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做有准备之人,打有准备之仗,方能以最大的坚定性应对各类不确定性。只有“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底”,一个过程降雨一个过程降雨地抓,方能以保过程降雨安全确保汛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