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智能化流水线上的汽车零件快速流转、厂区内叉车快速有序移动、数字化物流平台正将合格产品扫码装车......生机盎然的春日,位于高新区的豫北转向系统(新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北转向)一片欣欣向荣,排成长队的卡车鱼贯而出,发往福特、日产、比亚迪、一汽、东风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
一直以来,在汽车转向领域,齿条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R-EPS)由于本身的高刚度、高效率、高输出力的特点,广受汽车厂商青睐,并逐步应用到中高端车型上,但这项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2023年,豫北转向攻克了滚珠丝杠制造等“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制了R-EPS产品,填补了自主转向品牌产品类型的空白,打破了外资品牌在大输出力EPS领域的垄断格局,令同行刮目相看。
作为国内汽车转向行业的佼佼者,多年来,豫北转向不断引领我国自主品牌转向行业快速发展,其自主研发的ECU控制系统,实现技术自主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自主品牌转向器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豫北转向电动产品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是在不断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豫北转向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钟立杰说,他们目前与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汽车转向技术的创新发展。
钟立杰的话语中,无不彰显着企业发展的底气与霸气。今年1至3月,豫北转向完成各类汽车转向产品销售112万台,产值同比增长10.8%,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豫北转向的发展,是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靠创新闯出发展新路的缩影。我市是省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现有规上企业106家,拥有专精特新企业37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车用滤清器、专用车生产企业户数位居全省首位。
面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均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5个,省级研发机构34个,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平原牌”滤清器、“豫北牌”动力转向器、“豫新牌”汽车空调、“辉汽牌”动力转向器壳、“新飞牌”冷藏车、“圣工牌”公路维护专用车6个品牌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先后有9家企业建成智能化工厂(车间),其中豫北转向、豫新汽车还先后承担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
日前,位于经开区的豫新汽车生产车间内,机声轰鸣,汽车换热器智能化生产线上,自动化机械臂动作整齐划一,不停地伸缩取料,经过切边冲孔、整形、翻边等工序,一件件汽车零部件陆续下线。
作为国内最早研制成功车用空调的企业,近年来,豫新汽车着力于新能源市场、技术同源市场转型发展,拥有国内领先的汽车换热器智能化生产线,建成1个研发中心、6个生产基地,其中冷板直冷直热技术已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并与国内多家主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发展势头迅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利润同比提升15%,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提升。
窥一斑而知全豹。高新区、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技术突破和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用新质生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其实,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我市并没有天然优势,该产业之所以能够在新乡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部门源源不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22年,我市发布了《新乡市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支持政策》,围绕装备、食品等11大重点产业出台50条支持细则,细则包括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整车供应体系,进行资金奖励。今年1月,我市召开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链培育暨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保持定力、鼓足干劲,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兴市”。
在政策和资金双重加持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焕发出澎湃发展动力,让人充满希望。目前我市《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行动方案》已绘好了蓝图:2024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4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放眼牧野大地,在拼出经济发展强劲势头下,我市积极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通过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引导产业高效聚集,坚持不懈地补齐产业链,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