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千万工程” 新乡这样干

2024-01-19 11:53:30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20年时光,浙江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对标学习中增动力,在统筹推进中抓重点。近年来,我市突出规划引领、循序渐进,坚持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铺展。特别是创新推行的“三通一规范”工程,被省委主要领导誉为“浙江‘千万工程’的河南实践”。

  一盘磨、一架织布机、一树树紫藤,把一个小村庄装扮得古色古香又别有风情。这里是获嘉县史庄镇西曹庄村。该村以“小投入、微改造、自运营”的模式,将闲置的小学和老酒厂改造成“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和“故王酒坊”,变种植基地为“林下乐园”,打造“紫藤小镇”和“小冉同学”文旅小镇。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史庄镇以深化“五星”支部创建为牵引,用好“党员和村民代表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蹚出了基层治理有序高效、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发展振兴路。“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农业优先、共建共享,努力将史庄镇打造成获嘉县对接郑州都市群的休闲观光后花园。”史庄镇党委书记浮秀艳告诉记者。

  仅仅一年时间,获嘉县聚焦目标、整合资源,打出了一套乡村建设“组合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强筋”、全域国土绿化“点睛”、“五清五拆五整治”“壮体”、“三通一规范”“塑形”,实现了乡村整体面貌的根本性转变。

  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认为,“千万工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村庄建设和村庄运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激活创业创富的农村发展动能。“我们树立‘村庄运营’理念,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打响生态牌、田园牌、乡愁牌、民俗牌、文旅牌,破解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培育形成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乡村产业链。”赵明俊说。

  同盟大地持续出彩出圈。去年,该县接待游客突破265万人次,各类营业收入实现2952.4万元,同比增长141%,旅游产业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全省乡村建设“双料示范县”,新乡县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推进“三通一规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等为抓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前不久,再次到浙江实地考察学习,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深受震撼、备受启发。

  从安吉县余村、新光村,再到浦江县、诸暨市等地,走一路、看一路、悟一路,步步皆景,景景芬芳。“虽然各地发展路径不同、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一个能力强的带头人、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队伍。”祝显成认为,学好用好“千万工程”,党建引领是“主心骨”,规划先行是“定盘星”,产业融合是硬道理,人民群众是主力军,久久为功是强支撑。

  去年,新乡县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三通一规范”工程,首批79个村的“三通一规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坚持“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交给农民”,采取“镇村策划、专家规划、群众细化”的模式,力争“不扒一间房、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发挥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策源地作用,实施“名书记、名村庄、名企业”“三名工程”,推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千万工程”的显著成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以贯之、笃行不辍。从2006年开始,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用了3个“五年发展规划”,把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为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多元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定要走一步,看两步,超前谋划三四步。”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认为,学习浙江,要抓产业,上项目,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做好“红薯革命”民生文章、“绿水青山”生态文章、“让爱回家”乡愁文章,让乡亲们“心情好”,持续带动家乡山上山下15万父老乡亲走好新时代共同富裕路。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能不能让党放心、乡亲们满意,事上见!”裴春亮表示。

  短评

成在久久为功

军旗

  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步步是景,景景皆韵。“千万工程”,深度雕刻了之江大地,如今渐次铺展在中华大地。

  我市很多党员干部都实地考察过浙江多个地方,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悟。纵向看,我市广大农村基础较好,尤其是“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带动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多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横向看也有差距。这种差距,客观上讲,是发展阶段的“代差”,也有思想思维的差距。

  对标对表,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如理念、经验、方法,但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千条

万条中最关键的一条,要有耐心定力,要务实扎实。在规划上,要做到村内村外一体,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实施中,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工农商融合规律,始终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精打细算、算好各类账,不盲目追求“高大上”,所谓一口塘、一棵树、一盘磨也有它独特的价值。在推进上,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环境、产业、治理等抓实抓出成效,推动乡村大变样、农民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