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过后,人们便走向田间寻觅这些餐桌上的野味与生活中的乐趣。在采摘的同时要仔细分辨清楚,对于那些没有见过、拿不准的野菜,建议不要食用,以免中毒。(《平原晚报》3月19日A03版报道)
大家不管是采摘野菜还是买野菜,一定要仔细辨别,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食用。否则,在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可能危及到“舌尖上的安全”。
正如这篇报道标题《野菜味美但不要误食》所言的那样,并非所有的野菜都是美味。有些野菜是不能食用的,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先说个多年前的一件事,同事哥哥到山上游玩时看到一种不知名的野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摘下野果就吃。不长时间,同事哥哥就突然发病。紧急送到医院后,因为说不清吃的是啥野果,又找人迅速到山里拿野果让医生看,才知道那种野果是一种药材。经过紧急救治,同事哥哥转危为安。
这个事例与这篇报道第三个部分“有些野菜也是中药材”的内容比较契合,药材和野菜都是植物,但是药材是用来治病的,是不能乱吃的。
客观而言,除了野菜是中药材或本身有毒性不能吃之外,还有一些野菜存在着被喷洒过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食品安全风险。
表面看,野菜绿油油的很诱人,但是外地人去采摘时,根本不知道是否“被打药”。如果农民对长野菜的田地打了农药,再加上没有在旁边写警示牌,人们采摘食用后,怎能有食品安全保障?
还有一些地方的野菜,如果土壤或水源被污染了,野菜也会被污染,仅靠人的肉眼是很难了解野菜是否安全的。
野菜是“野”字当头,是自然生长的,与人工种植的蔬菜有一定区别。植物的种类有很多,植物学也是一门学科,有些有毒或有害的植物与野菜比较相似,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研究过植物学的“门外汉”,面对种类繁多的野菜,很难辨别出来其是否有毒、有害。
众所周知,市场上的蔬菜是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后,才可以上市销售的。如果自己采摘野菜,或在流动商贩摊上购买野菜,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的情况下,你怎么知道野菜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野菜有风险,食用须谨慎。大家不管是采摘野菜,还是购买野菜,一定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防范野菜存在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千万不能擅自采摘或购买,一定要在对野菜“知根知底”的情况下安全食用,以确保自己和家人“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