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常常伴有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酸胀、腰酸腰痛、足跟痛、手脚冰冷等,这些症状多是在生育之后出现。这又通常称为“月子病”。“月子病”从何而来?能不能轻松自然地“坐月子”,同时避免“月子病”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产后康复护理的新观念。
“月子病”通常涉及哪些方面?
从医学角度解释,“月子”也称为产褥期。“月子病”又叫“产后风”,是指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因各种因素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时期大概约6周。产后康复是指产妇产褥期身体恢复的康复护理。
随着科普推广,新手妈妈们越来越多关注怀孕相关健康问题,如激素分泌、子宫健康、基因、遗传性疾病,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问题。例如怀孕及哺乳期间营养大量摄入,在给孩子能量补充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等疾病风险。如果处理不好,后期转为慢性疾病,将持续困扰准妈妈。
到妊娠末期,相比于怀孕前,体重短期内增加导致身体重心向上和向前转移,会出现姿势性代偿来维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度。日常表现为腰和颈椎前凸增加,这就是后期很多准妈妈出现的头晕头痛、腰酸背痛,下身酸胀麻木的原因;此外,怀孕期间,还会出现膝超伸倾向使得重量转移至脚跟,以抵抗腹中胎儿的向前拉力,准妈妈通常会出现足弓塌陷的症状,导致后期反馈足部不适。
胎儿分娩的方式也是影响“月子病”很重要的因素,顺产对于产后恢复和胎儿的健康都非常有益,但是也存在引起耻骨分离、阴道壁强烈撕拉,阴道弹性纤维断裂,阴道壁松弛,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以及阴道壁或子宫脱垂的问题。
剖宫产目前非常常见,但对女性的身体破坏较大,应避免伤口受到感染,可能存在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产后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坐月子”主要“做”些什么
生命体征观察:胎儿出生后,需要多关注产妇自身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产后24小时内产妇的体温会升高,不应超过38℃。产后6小时内每小时尿量应大于30ml。
饮食护理: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或者长时间的生产都会导致食欲缺乏,胃肠功能紊乱,早期关注产妇是否存在呃逆、呕吐,做好预防误吸。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食用多糖和多油的食物。在优质蛋白基础上建议增加粗纤维的食物,能够改善孕期便秘的困扰。
伤口管理:术后24小时内关注手术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一旦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发炎,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或就诊。术后1~2周即可洗澡,不可坐浴。
体位管理:做好体位管理,对于术后恶露的排出、减轻疼痛、睡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侧卧位时,两腿之间放置枕头,降低腹部手术切口张力。平卧位时,双腿腘窝下放置软枕或抬高双腿,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双腿肿胀。术后建议及早采取半卧位,降低心肺负荷,促进早期下地。
离床活动:产后产妇身体耐受情况下,可由护士或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下地站立或步行,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步行距离和运动量,经常运动可以促进产妇体内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利于子宫复位等。
心理疏导:产妇分娩耗费大量体力,身体各方面都经历重创,尤其分娩结束后激素水平没有迅速地回到正常状态,加上睡眠方式的改变,容易会出现产后抑郁,家属应与产妇多沟通交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评判产后抑郁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原因,给予解决方案。
产后康复训练对于母亲们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恢复盆底肌力量、核心肌群,以及改善体态问题如腹壁松弛和骨盆前倾等。总之,动起来,康复更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白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