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文化智库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以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文化智库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一大批新型文化智库快速壮大。在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名单中,入选的文化智库基地就有40家。根据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库显示,文化智库超过311家,其中强相关性文化智库有160家,直接以文化命名的文化智库有40家,这仅仅是目前已经入库的文化智库数量,而现实中的文化智库数量则远在这个数据之上。目前来看,我国文化智库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高校和社科院系统,以及全国各级职能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基本涉及文化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涵盖历史、考古、文博、演艺、文学、美术、设计、传播、文化管理等众多专业领域。
与此同时,文化智库的作用和意义正逐步凸显。一方面,文化智库通过开展文化类相关研究项目,举办文化领域学术研讨等活动,在各地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另一方面,文化智库结合全国各地文化实践,积极出谋划策,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文化智库建设在咨政能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语境下,文化智库的质量提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而言,文化智库的基础建设和研究实力依然有待加强,研究队伍和力量仍相对薄弱。各类文化智库大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在人才队伍建设、资政质量、前瞻性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未来,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推动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文件精神,做好文化智库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和制定文化智库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
首先,加强和优化对现有文化智库的资源配置与层级管理。大多数文化智库成立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在资源配备上相对滞后和不足。调研发现,八成以上文化智库仍属于非实体机构,七成以上文化智库没有专门资金和人力支持,没有稳定的研究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文化智库散落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校、社科院、政府下属各层级政策研究部门以及企业下属文化社会事业部,其管理权归属于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容易导致文化智库各自为政、随意发展。为此,应加大顶层设计和规划,对散落分布于各领域的文化智库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分类指导、统筹管理。
其次,厘清文化智库的定位和性质,在强化学科建设基础上,与传统学科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做强做大文化领域行业智库。强化文化智库定位与作用,应在充分利用原有学科研究发展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新的对应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面对新发展新需求,应对新型学科给予一定的扶持,在学科体系框架上给文化复合类学科创造发展空间,在新型学科发展上给予资金和人才政策倾斜。
再次,加大文化智库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做强做大的根本,也是影响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应紧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培育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智库人才队伍。
最后,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践意识。智库研究时效强、重对策,文化智库只有在前瞻性研究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文化智库应加强研判和预测功能,不断增强对实践和形势的洞察力、判断力和鉴别力,重点分析研判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现象,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实用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科学参考,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