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遗址城墙剖面。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玉柄形器。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饰。
□本报记者 张体义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河南省方城县八里桥遗址考古成果,引起社会关注。八里桥遗址作为豫西南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为什么会呈现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多网格布局,城邑网格状规划布局的源头又在哪里?
二里头遗址被学界认为是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多网格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多网格布局、宫城居中是进入王朝时代的最重要标志,这种规划理念和实践在夏代早期的禹州瓦店遗址和新密古城寨遗址已有体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介绍,2020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启动,瓦店遗址是关键遗址之一。通过多年的考古工作,瓦店遗址取得了重要成果。遗址聚落布局体现了先民适应自然、统一布局的规划思想。遗址内发现的数条壕沟和颍河,将聚落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封闭区域,初步呈现出具有不同功能的多格布局。这一聚落规划是夏代晚期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布局规划思想的早期实践。新密古城寨遗址近年发现的夯土台基位于城址偏中部,呈庭院式布局,应是二里头宫室建筑的源头。
研究表明,夏代早期,中原地区的显著特点是城邦林立,有着同时期分布最集中的城址群。以王城岗、瓦店等聚落为中心的聚落群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在竞争、冲突中,嵩山东南颍河流域的聚落群基本完成了整合,大致形成了以瓦店为中心的聚落集团。在聚落群内部,形成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基层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近年考古发现,这一时期存在一批专业聚落:如淮阳时庄遗址可能具有专门的粮食存储功能;郾城郝家台及附近的付庄、凌云台等小型城址从聚落布局、出土器物等方面分析,可能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在禹州发现了专门从事石器加工的遗址。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心聚落为核心,以手工业聚落、农耕聚落为基础,优势互补的再分配经济系统,社会整合特征明显。
梁法伟认为,到了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在中原地区动荡融合重组中强势崛起,夏王朝的实力不断增强,中原的引领地位逐步形成,影响范围广阔。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表现出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二里头遗址为都邑,外围分布着新郑望京楼、郑州东赵、方城八里桥等次级聚落拱卫都邑,表明进入统一的社会和广域王权国家时期。
本版图片均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南夏文化考古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