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琛老人
马金老人
□策划刘志松 记者陈曙光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是一段历史的坐标,更是一个特殊的值得铭记的日子。
在旧貌早已换新颜的神州大地上,有无数革命战士用热血捍卫着中华儿女的尊严与权利,如今他们已垂垂老矣,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依旧辉煌闪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记者带着无限崇敬之情,穿越历史时空聆听了他们的故事。
孟令琛: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
孟令琛今年99岁,他11岁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荣立战功。其家族先后有8人参加革命,他父亲孟国祥是位老中医,家里经常收留地下党伤病员。在抗日战争中,他家曾多次向前线捐款、送药。他的爱人、哥哥、妹妹也是抗日英雄。
1926年,孟令琛出生在山东省长清县(现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一个中医世家。1937年8月,11岁的孟令琛被父亲孟国祥送到山东省委地下党特派专员张耀南(孟令琛祖父的挚友)处当通讯员,为地下党站岗放哨。1938年6月,孟令琛回到家乡,在父亲的抗日情报站当情报通讯员。
1942年8月1日,孟令琛被张耀南送到冀鲁豫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学习,并被列入青年先锋队。9月27日,战斗打响了,本该学习两年的孟令琛主动请缨参加战斗。当时,青年先锋队只有10余杆枪,学生每人仅有两枚手榴弹。整个青年先锋队数孟令琛年龄最小,班长董忠民便一再叮嘱他跟在自己身边。待鬼子离他们只有30多米远时,班长一声命令,孟令琛将1枚手榴弹投向了敌人。随着爆炸声,1个鬼子和1个汉奸被炸死,另外两个被炸伤的汉奸爬起来向敌人的临时指挥部逃去。
日军恼羞成怒,立即下令用机关枪、迫击炮再次对我方进行毁灭性的扫射。孟令琛的一个耳朵被炸聋,左手被炸裂,7个手指和头顶也被炸伤。他忍着剧痛抬头看了看身边的班长,才知道班长的半个头和嘴巴全被炸飞,鲜血向外喷射。旁边的排长董凤鸣肚子被炸开,肠子露在外面,人已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孟令琛忽然听到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喊他,原来是排长董凤鸣,孟令琛欣喜若狂地向其爬去。董凤鸣说:“小孟,我身下还有4枚手榴弹,你拿去炸鬼子吧。你要是能走,等战斗结束后,你到村里找人把我抬走吧。”孟令琛眼含泪水使劲儿点了点头,然后从董凤鸣被血浸透的衣服下面摸出了被血染红的手榴弹。
正在这时,敌人又派出1个鬼子和3个汉奸到我方阵地搜查,凶残的敌人对我负伤的青年先锋队学员挨个进行枪击和刀刺,甚至连尸体都要翻过来查看。眼看鬼子越来越近,孟令琛脸朝下趴在地上,然后将两枚手榴弹藏在身下。他暗下决心:敌人若翻动他的身体,他就用右手还能活动的拇指和食指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或许是敌人看到孟令琛被炸裂的手和头顶两处向外涌血,以为他已经死了,就从他身边跨了过去。待敌人走到离他二三十米远时,孟令琛使出浑身的劲儿,将身下的两枚手榴弹扔了出去,炸得敌人两死两伤。而后,孟令琛趁机离开阵地,到附近交通沟里隐蔽起来。
战斗了一天,大家未进一粒米。孟令琛跑到杨集村(即现在的河南省范县杨集乡)西北角敲开了村民的家门,开门的老人姓杨,他和老伴给孟令琛处理完伤口后,给他弄了点吃的,并留他住宿。第二天一早,孟令琛便跟着路过此处的赵司务长到甘草堌堆村(即现在的河南省台前县甘草堌堆村)与大部队会合。了解战况后,孟令琛得知,一排、二排、三排的67名学员牺牲在战场,只有他们青年先锋队的59名学员幸存下来。
因孟令琛伤势严重,校部医务所人员在对他的伤口查看后,便将他送往野战医院治疗了4个多月。住院期间,当时的校政治部主任兼宣教科科长曹禺曾多次到医院看望孟令琛,并对他进行采访,随即撰写了《勇壮的生还》一文,后被编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孟令琛伤情痊愈后回到青年先锋队,这次战斗他荣获了一等功。
1944年,孟令琛化装成农民去敌占区搞药品时,被敌人的机枪扫射,虽说躲过一劫,但腰部严重受伤,这次他荣立二等功。在冀鲁豫抗战期间,孟令琛从1942年9月至1945年6月先后参加了范县反日大扫荡战斗、清丰县反日战斗、八公桥反日战斗、阳谷县反日战斗。抗日战争中,他亲手打死日本鬼子和伪军50多人。
1947年,孟令琛的事迹还被刊登在《挺进报》的头版头条,题目是《一等功臣孟令琛》。后来,孟令琛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1964年,孟令琛转业后回到山东老家,在山东省肥城市医药公司担任药材股股长,1980年调到新乡市医药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1984年,他调到新乡制药厂担任党委书记,直到1987年离休。2019年9月,孟令琛的儿子孟新生在《父亲的冀鲁豫战斗岁月》回忆录中完整记录下了他的英勇事迹。目前,他的事迹已被收藏在北京八路军研究会。孟令琛说,他这辈子活得很值,唯一遗憾的就是手被炸伤后伸不直,一辈子也不能敬一个标准的军礼。马金:军号嘹亮忠心向党
1931年,马金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年初,年仅14岁的马金参军入伍,在当时的晋冀鲁豫军区10纵队29旅86团3营任司号员,他两个月就学会了吹各种号令,从司号员一直干到司号长。
别看他年纪小,打仗可是好样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马金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作战英勇顽强,冲锋在前,3次负伤。1946年,在攻打安阳的战斗中,马金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后仍不下火线,坚持到战斗结束。1947年,马金调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86团3营随刘邓大军南下,在平汉战役中参加活捉国民党40军军长马法武的战斗,直到战斗胜利结束后他感觉到腿疼得厉害,解开绑腿一看才知道是受了伤,被送到战地医院治疗。
伤愈后的马金立刻重返战场。在攻打邓县(即现在的河南省邓州市)战斗中,身为司号员和战地卫生员的马金在疗养院养伤期间,满腔热血的他也闲不下来,在养伤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刻苦学习医术护理知识,待他痊愈出院的时候,已经从一名伤病员完美蜕变成了一名疗养院医护人员,承担起了护理其他伤病员的责任。
因贡献突出,1953年,他荣获河南省疗养院一等模范奖章;1954年2月,他又获得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奖章。1954年10月,马金服从组织安排,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精神病院(原河南省康复医院)从事医务工作。在医疗工作中,他坚持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对医术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为患者服务。因成绩突出,1956年,马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厅颁发的工作模范奖章。
后因工作需要,他到市公交公司卫生所担任所长,从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1991年,马金离休后并没有在家闲着享清福,而是继续发挥余热,担任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为师生举办革命传统教育讲座,还应邀到一些监狱给服刑人员上思想教育课,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马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奖章一枚。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山河的光复,更是人心的洗礼,精神的重塑。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我市广大群众纷纷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来共同铭记这段历史,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