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压价提升不了车企竞争力

2024-12-09 09:06:49 来源: 经济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最近,一封落款为国内某车企负责人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开始将所供产品降价10%,收到邮件的供应商则表示“强烈不满”。

汽车是最复杂的民用工业产品,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其供应链包括原材料采购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企业、最终产品交付环节的经销商等。与整车制造企业相比,零部件供应商在产业链条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挡住车企转嫁的降价压力。况且,随着整车产销规模扩大,模具、产线等成本摊薄,零部件供应商也有了相应的降本空间。因此,车企每年必会对供应商年单进行议价,“年降”确实是行业惯例。

虽为“惯例”,但引发不满,从更深层次来看,在于此次车企以10%幅度“极限压价”,突破了大多数供应商的价格底线,唤醒了大家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反感。去年以来,汽车行业竞争空前激烈,经过多轮降价后,不仅大部分车企增收不盈利,供应商的利润也是薄如刀片。前不久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显示,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为7.2%。若再降10%,意味着大部分供应商将不可避免地跌入亏损泥潭。

与极限压价同样令行业担忧的,还有车企对供应商货款的久拖不结。据报道,目前,跨国车企在国内对供应商付款周期较短,且在账期管理上更为规范,“到期不用催,直接打款”。比如,宝马的付款周期已缩短至30天到45天,特斯拉为90天。国内大部分车企对供应商付款周期则较长,且这一现象有明显恶化趋势。越来越长的账期,缓解的是车企资金压力,增加的却是供应商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更何况,根据财报数据计算得出的账期,也并不意味着供应商真的就能在相应时间拿到回款。因为车企运用银行汇票、企业商业汇票等金融工具,延迟向供应商结算货款的现象,在行业内非常普遍。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多数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流动资金本身就比较困难。如果优势车企再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来延长账期,这对经营困难的供应商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车企期待提升乘用车竞争力无可厚非,但竞争力的提升应当主要来自于产品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服务增强,而非没有底线的价格战。尤其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靠“极限压价”供应商获得竞争力的边际效益早已递减。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事实上,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车企竞争过度,没有节制地靠压价卷供应商,而供应商为降本,不惜偷工减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供应商,也包括车企,还有整零关系。

良好的整零关系,不仅是塑造产业健康生态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表明,零部件强,则汽车工业强。中国要早日跻身世界汽车强国,尤其需要领军车企发掘和培育优秀供应商,秉持共赢的经营理念,考虑行业长远发展和利益,构建良好的整零关系和健康的产业生态。(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