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三纵三横”技术布局完善 郑州奋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2024-09-24 08:52:17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暨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上的项目签约活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 祁驿 实习生 吴桠阁 文图

  9月23日上午,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暨智能网联汽车大赛开幕式在郑州举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今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70万辆;到2025年有望达到150万辆。当天,郑州市在公交、环卫和物流三个应用场景,集中举行了郑州市智能网联规模化测试示范发车仪式。目前,郑州市已有200多辆无人驾驶公交、清扫车、轻卡试点上路。

  到2025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50万辆

  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在开幕式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郑州重点培育的二十条产业链之一,今年以来,郑州市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抢抓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机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制造、研发、检测、后市场等前产业链体系,现在已经聚集了上汽、宇通、海马、比亚迪等7家汽车企业,福耀玻璃等200多家配套企业。郑州正在朝着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阔步前进。

  “下一步,郑州市将以电动化、产业化、智能化为方向,积极构建汽车+新能源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智能网联规模水平,力争2025年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500家,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何雄说。

  郑州市政府副市长胡军介绍,近年来,郑州市重点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6+20”产业链群,努力实现产业弯道超车、换道领跑。郑州市集聚了7家整车制造企业、15家专用车制造企业、150余家核心配套零部件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形成了客车、乘用车、商用车三大整车板块,涵盖了客车、皮卡、SUV、MPV、轿车、轻卡、中重卡车等系列化的产品体系,整车年产能超260万辆,汽车制造产业规模超2300亿元。

  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43.1万辆,增长77%,其中新能源汽车21.9万辆,增长10.4倍;预计全年汽车产量140万辆,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70万辆,增长120%,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郑州入围国家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建成加氢站27座、接入国家监控平台数量居5个城市群第1位,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569辆,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郑州入围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到2026年,将再推广公共领域电动汽车4.3万辆,形成全域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建设以航空港区、经开区、中牟县、高新区为主的“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本地配套率达40%。

  郑州200多辆无人驾驶公交、清扫车、轻卡试点上路

  近年来,郑州市持续加大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建立了相关产业链“链长制”,出台了《培育壮大汽车制造产业链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50万辆,整体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出台了《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胡军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郑州市已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建成了行业首个无人场站、行业先进功能全面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中心,开放测试线路105.33公里,投放智能网联测试车辆103辆,智能网联车辆测试运行超200万公里。为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郑州市围绕建设商用车辆自动驾驶第一城总体目标,计划分阶段、分批次推进自动驾驶车辆在公交、环卫、物流等领域的规模化测试示范。

  在公交方面,郑州市选取16条有特色意义的中短途线路投放200辆L4级的自动驾驶循环公交车,线路累计里程82公里。在环卫领域,在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分别投放10辆L4级自动驾驶清扫车。在自动驾驶物流配送领域,一是直线物流配送选取了10条交通流量相对稳定的线路投放40辆自动驾驶轻卡,二是末端物流配送在测试区内投放自动驾驶物流车,进行点对点自动驾驶物流车测试。

  3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场与郑州4个县(区)签约

  当天,郑州市在公交、环卫和物流三个应用场景,集中举行了郑州市智能网联规模化测试示范发车仪式。

  此外,开幕式上,3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场与郑州4个县(区)签约合作。其中,北京华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元控股集团与中牟县政府签约;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燃(浙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郑州经开区管委会签约;北京斯年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赛科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签约;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坤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签约。

  另外,还有12家企业和中牟县人民政府、5家企业和经开区管委会、3家企业和航空港区管委会、2家企业与高新区管委会在台下进行了现场签约。

  当天下午的整车企业集团与汽车产业生态伙伴对接活动中,郑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明表示,郑州市正在奋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除了整车方面的优势外,在零部件配套方面,郑州现有150余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正在大力建设以航空港区、经开区、中牟县、高新区为主的“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本地配套率已经提升到40%。到2025年,力争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升到60%以上,部分重点车型本地配套率甚至达到80%。

  在科技创新方面,郑州汽车行业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整车试验中心、新能源整车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50余家;在新能源“三纵三横”技术方面布局完善、体系完备、技术领先,拥有覆盖“三纵”的全系列产品(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客车),并掌握“三横”的核心技术(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宇通新能源客车技术国内领先,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客车获得国内首个生产资质认证和国内首款燃料电池客车公告。

  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郑州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郑州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总经理陈士华表示,第一,郑州市要完善创新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支持宇通、海马等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以比亚迪、上汽等新能源汽车车企为引领,进一步导入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研发和生产布局,逐步完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第二,做好本地企业的培育,支持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核心产品,提升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率。第三,要加强新项目的引进,基于郑州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规范化示范成效,带动布局重点项目。第四,加快生态建设,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助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第五,深化开放合作,发挥新能源汽车产能优势,继续搭载面向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大会,向全国展示郑州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配套资源方面的优势,助力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