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的诗书相传

2023-08-31 12:28:13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瓦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强介绍从村里走出去的博士、硕士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文/图

  8月25日晚上,封丘县王村乡瓦窑村文化广场上来了五六百名村民,喜悦地看着本村19名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上台领取奖金。

  这已经是该村第29次举行这样的活动。1995年,瓦窑村在本村村民、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特级语文教师王俊仁倡导下,由村“两委”干部、村内教育工作者、爱心人士共同出资,为每年本村高考成绩出色的学生举办欢送活动并进行奖励。截至今年,从瓦窑村累计走出了293名本科生,其中21人考上了硕士或博士。这些数字对于一个只有1400名村民的村庄来说,比例还是挺高的。

  在欢送仪式上,王村乡党委、政府为王俊仁颁发“乡贤楷模”牌匾以表彰他的贡献。

  “诗书相传”如何传?

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强还记得1995年欢送大学新生的场景:“当时村里出资演了一场电影,向每名学生发200元,当时200元也不算小数目。”

  奖励准大学生能够坚持28年,“乡贤楷模”王俊仁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诗书传家、继世绵长”,希望瓦窑村这片沃土能够培养出更多热爱祖国、满怀感恩、富于进取的诗书子弟。

  王俊仁就是诗书传家的代表,3个儿子都非常优秀,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二儿子王二民在上海经商,他在2000年决定:从这一年起,只要瓦窑村学生考上本科,他每人奖励2000元钱。今年他拿出了1.4万元进行奖励。

  瓦窑村有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在村委会大院旁的宣传栏里,在主街道的墙壁上,都有一些从瓦窑村走出来优秀学子的图片和事迹,激励着村民和学生。

  28年来,村里的学风逐渐养成,“读书改变命运”基本上成为村民的共识。可以吃少、穿少,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少。村民之间谈论最多的不是楼房的高低,而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村里的图书室藏书12000册,部分村民家里还有书房。

  村民王济友的3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其中两人还考上了研究生。他对记者说,哥哥、姐姐学习好,对弟弟产生了很大影响。小儿子对父亲说,他也要好好学习,一定在台上披红挂花,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瓦窑村学习的氛围时时刻刻影响着村内的中小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瓦窑村有5名学生的成绩超过600分,最高的679.8分。张胜强的两个孩子目前正在封丘一中本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学习氛围浓厚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素质。张胜强自豪地说,5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次上访,大事调解不出村,调解室3年来只用过一次,调解员自嘲“快下岗了”。此外,村里婆媳关系良好,村民离婚率低,彩礼是周围村庄中最低的。

  王村乡党委书记王志魁说,瓦窑村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是多年来学风浸润的结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村乡党委、政府将与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合作、同向发力,让瓦窑村及王村乡走出更多的优秀学子。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