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讲话精神 潜心开展文化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文章之五

2023-06-19 10:19:33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作为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历史文化研究者,在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后,大为振奋,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必将指引着我们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真正做到“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牧野文化研究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聚焦牧野文化,讲好牧野故事,加强对牧野历史文化的收集和保护,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而新乡所独具特色的牧野文化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牧野地区,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牧野文化得名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历史上商周王朝兴替的一场重要战役。目前史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牧野之战就发生在现今的新乡地区。新乡一带,古称牧野,因此,现今人们也常以牧野大地指代新乡地区,而新乡所独有的文化便被称为牧野文化。

  “牧野”之称,至迟也当始于商王武丁定都朝歌之际。而之后的牧野之战,不仅实现了以周代商的“革命”,也对后世的礼仪制度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等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就此之后,牧野文化也在华夏大地蓬勃发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深刻阐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由各时期、各民族、各区域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牧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兼容并蓄,它不排斥外来文化,在独特的文化环境中发展成了多元化的牧野文化。在古老的新乡大地,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三种文化兼容并存。儒家文化以苏门山和百泉书院为代表;道教文化以九莲山、天界山为代表;佛教文化以白云寺、香山寺为代表。儒、佛、道共存,儒家文化是主体,道教、佛教文化是补充,共同构成了牧野文化的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历史文化研究者,要担负文化使命,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牧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更加系统科学地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努力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用心做好文化传播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入挖掘整理牧野文化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到牧野文化方面,应持续全面开展面向新乡地区的田野调查工作,在感悟历史现场的同时,积极整理、挖掘、开发文物有记载、史料有传承、群众有口碑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新乡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相关地方性资料,包括档案、契约、族谱、村志、碑刻、民间传说故事等,为进一步开展牧野文化创新性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潜心开展牧野文化研究

  文化创新是历史文化研究者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根本任务和光荣使命。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学者将继续专注于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在全面收集整理新乡地区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应以传承与弘扬区域历史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全面系统地开展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包括地方社会的历史名人、思想文化、文学、地理、教育、艺术、民风民俗、出土文物遗迹等一系列文化形式。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研究,彰显牧野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进而更好地为新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全面深入地开展牧野文化研究,新乡学院人文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专门成立了牧野文化丛书编撰委员会,精心策划编著牧野文化系列丛书,力求对牧野文化进行全方位、创新性研究。牧野文化丛书编撰委员会对选题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最终确定牧野文化研究丛书分为《牧野风云》《牧野学术》《牧野名士》《牧野民俗》等14部。为确保牧野文化丛书撰写的质量和效果,经慎重挑选,遴选出15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校教师和知名学者组成牧野文化丛书编写队伍,为丛书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

  牧野文化丛书从2017年开始撰写,到2020年出版第一本丛书,至今已经陆续出版10部,分别是《牧野学术》《牧野地理》《牧野名碑》《牧野文物》《牧野名胜》《牧野典故》《牧野民俗》《牧野名士》《牧野文献》《牧野艺术》。目前,丛书尚有《牧野风云》《牧野地名》《牧野姓氏》《牧野文学》4部尚在撰写出版过程中。该丛书是一套全面系统梳理研究牧野文化的大型系列丛书,具有选题广泛性、研究创新性、叙述生动性等特色与价值。该丛书的出版,对于全面挖掘保护、研究传承牧野文化,推动牧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除了开展牧野文化丛书的撰写出版工作,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学者还积极申报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以及新乡市社科联牧野文化相关调研课题,希冀以项目带动科研,系统科学地开展牧野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三、用心讲述牧野文化故事

  在积极对新乡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的同时,也力求在弘扬传承牧野文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讲述好中华文明统一、包容、和平的故事。

  第一,组织教师与学生对涉及新乡的历史故事进行整理编辑,编排成情景剧,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广泛传播,扩大新乡的声誉与影响。第二,打造牧野大讲堂、人文讲坛。不仅鼓励本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围绕牧野文化开讲,还邀请国内外优秀社科专家莅临新乡学院讲学。讲座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广大师生增长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加强了校内外学术交流,拓宽了教师学术视野,提升了牧野文化的影响力。第三,推进“六个一”文化项目建设,组织师生参加纪念比干诞辰庆典活动。第四,积极开展牧野文化进社区、进部队、进广场、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六进”活动,宣传普及牧野文化。第五,组织开展“千里太行,魂在新乡”推介口号的论证工作,积极对外宣传推介牧野文化,增强牧野文化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作为历史文化学者,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深入挖掘牧野文化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开展牧野文化学术研究和传承普及,用牧野文化实例实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更好地焕发光彩。

  (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新乡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申红星)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