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文化兴盛与民族复兴之关系。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是一声号召,更是一番教导,教导我们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望中,总结、固守和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从而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自古有着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它既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也是仁者爱人的精神传承。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内经等美好传说,就是医者大爱与奉献精神的不竭源头。我国自古就有“大医精诚”(唐朝孙思邈)和“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明代裴一中)等古训,也有“黄金有价药无价”和“穷人吃药富人拿钱”的价值追求。今天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也都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如“悬壶济世”是百姓对医生功绩的敬重;“杏林春暖”“苍生大医”是患者对医生医德高尚的感佩;“医中圣手”“再世华佗”是对医生医术高明的赞誉......这些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体现着医生对医道精微、精研医术、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职业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百姓对大医故事心口相传、缅怀敬仰的根本所在。
然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坚守与创新,需要一定的社会根基,更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保障。回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原大地上,兵匪横行,瘟疫肆虐,天灾人祸,交相逼迫,百姓生活艰难。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困扰着艰难求生的芸芸众生。为救治时疫,许多地方医生秉承医术,本着仁心,殚精竭虑,为苦难中的百姓诊治疾病。如霍乱流行时,河南开封中医张中辅等人自动组织“时疫步救会”,晨晚在街巷施药;内黄县的李平先生潜心观察病情,研究病理,琢磨方法,不仅义务为全村300多名患者治病,还接诊周围赶来的乡民,因此而获得全村老少的交口称赞;孟津名医习培英自动巡回应诊,并让家人用大锅熬制药液,免费送汤药给患者服用,被誉为“万家生佛”;项城名医马国桢和董德拉在疫情强袭,许多中医生怕被传染而躲闭不出诊时,他们却不请自到,诊病熬药,救治乡邻;新安县名医王久持,虑及百姓无钱就医,经与家人商议,变卖存粮,购买中药,配制“瘟疫回春汤”,在院中搭棚砌灶,昼夜煎药;新乡医生许风兰和郝长富2人昼夜忙碌,为各家看病,而许风兰却不幸感染霍乱去世。危难之时显身手的这些医者,无疑传承的就是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政党各派系之间互相掣肘、各怀心思,对于关涉百姓生命与健康的民生大事,久拖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力。因而,虽然政府制定有防疫政策,成立有地方公立医院,但在西医技术人员极度匮乏、西医药价格高昂的现实面前,却过分模仿外国模式,一味依赖西医西药,排斥中医中药,以至于在广大的乡村,中医师缺乏政府组织,西医医生政府组织不起来,任由传染病蔓延,仅新乡等地就曾连续发生流行性霍乱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回顾百年前的艰难历程,对望当今的新时代,面对新冠疫情暴发,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地方精心组织、部门分工合作,全国上下一盘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物资、集中救治,“武汉保卫战”在行动,“上海保卫战”在行动,援助新疆在行动......多少白衣使者逆向而行、无畏而往。为了尽快控制住疫情,减少患者病痛,中医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传承了中华民族智慧。对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可缓解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阻断疾病进展,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对重症可降低机械通气和ICU住院率,降低死亡率。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第三版(试行)》时,推荐了中医处方:一是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二是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三是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四是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上述前两种中药处方均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的加减。2020年3月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队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患者,结果表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到70%。因此,加强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全流程的深度参与,与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是搞好此次疫情医疗救治的关键。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刘向《说苑》)。从本根上讲,伟大抗疫精神的本源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固守、传承与创新。对望相隔百年的两个历史时空不难看出,“医者仁心、博爱”的本根需要精心培育,才能焕发盎然生机;生机需要优良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永续和辉煌。在新时代,这个优良的社会环境,就是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这是社会安康之“道”、民族复兴之路。在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守固本和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治国理政中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并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从而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系新乡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