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起,《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施行。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等违规行为将被行政处罚。这标志着校外培训治理在法治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被立规定则
“我们之前在校外培训机构预存的费用,孩子还能正常上课吗?”“《办法》实施后,孩子想学个艺术特长也不行了吗?”“如何鉴别机构是否存在隐形变异培训、擅自举办社会性竞赛呢?”“发现身边存在违法培训的机构,我们可以举报吗?”两日来,这些疑惑成了我市众多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事实上,《办法》明确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为违法违规培训活动提供线下场所或线上渠道且拒不改正、校外培训机构超出办学许可范围、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校外培训机构有与中小学联合招生等违反规定的、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等七类违法行为,将面临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行政处罚。
因此,《办法》并非如网传的全面禁止校外培训,而是旨在合法管理校外培训,确保合规者得到保护,同时让违规者承担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办法》并非无差别地处罚所有校外培训,而是有的放矢,以使校外培训行业合法、合规、健康发展。广大家长无需焦虑,可理性选择培训项目,合理安排培训时长,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表示“内卷”情绪将得缓解
16日下午,在位于文化街的一所小学前,记者询问了多名家长。大家各抒己见,认为《办法》的实施对于学生们而言是真正减负,对于家长而言,减少了成人之间的“内卷”,减轻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家长提出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孩子过去用于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该如何重新分配,这对家长的监督力度提出了新挑战。
“《办法》的实施,让许多像我一样参与‘内卷’的家长可以喘口气了。”市民赵先生表示。他告诉记者,新规实施后,不少孩子因此没有了“开小灶”的地方,家长短期内的焦虑会加重。“但长期来看,教育‘内卷’,至少学习层面的‘内卷’程度会大大释缓。家长的焦虑感自然会随之释放。”赵先生表示。
两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所中小学周边的培训机构。“10月15日是个分水岭,这一天既是新规带来的双减变化的开始,也让我感到这是教培行业转型的开始。”在位于胜利街的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擅自补课从违规变违法,这对培训机构来说,是不敢触碰的法律红线了。
持续开展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
10月17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暑期以来,我市持续开展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行动,市教育局将暑期查处的多起违规校外培训典型案例面向社会通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家长向记者反馈,目前仍有校外培训机构在顶风进行学科类培训,“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方式更加隐秘。
针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我市本着“不管机构存在时间有多长、不管机构隐藏遁形有多深、不管机构规模形式有多大、不管机构改头换面有多花”的定力,坚持露头就查、有线索追查、违规必查、时常“回头查”,形成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过程全监管的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格局。
今年9月下旬,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布了《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示广大学生、家长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审慎选择培训机构。此外,我市还公布了各县(市、区)校外培训机构监督举报电话。市民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有违反“双减”政策规定的培训行为时,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进行监督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