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信不强,业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进入数字化时代,信用的价值更加凸显,信用体系建设的脚步也愈发急促且坚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全国68个地区入选,新乡市以创建总分值河南省第一的成绩荣登榜单,再添一项“国字号”荣誉。
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市成功创建,标志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是对长期以来“信用新乡”建设成果的最好褒奖,书写了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崭新篇章。
筑牢信用建设“基础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积极作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不断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全力打造“信用新乡”城市品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政策引导,高位推进。2020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先后出台《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信用新乡”建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参与编制《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规范》,成立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推进小组,高标准推进全市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同时,还出台了相关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2021年,我市“信用环境建设”指标在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97.62分,位居全省第一名。
优化信用应用“软环境”
2022年6月,某企业申报河南省“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奖补资金,经查询信用报告,该企业信用状况良好,市工信局、市财政局依法依规通过初审并向省级部门转报。如今,信用状况良好是经营主体参与我市政府采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争取专项资金的重要前提条件,“逢办必查、逢审必核”已蔚然成风。
市县(市、区)一体,数据共享。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N”市县(市、区)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体系,制定市县(市、区)两级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涉及68家单位、170类信息、1621项数据,确保信用数据应归尽归、准确有效、更新及时、有序共享。平台累计归集数据158类,达4.8亿余条,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下信息项全覆盖,覆盖经营主体近53万个。
改革先行,创新监管。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我市全面推行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范围以及查询方式,推进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领域使用“信用中国”网站及“信用中国(河南新乡)”网站信用报告。
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置了信用报告查询一体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自助查询和信用报告打印、“双公示”信息查询、“红黑名单”查询等服务功能,树立了“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理念,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
实现信用监管“全覆盖”
“胖东来”坚持诚信经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在公共场所卫生检查中,量化评定信誉度等级为A级。市卫健委依据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对其实施每两年一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的监管举措,不仅节约了监督检查资源,也减少了陪检迎检的成本,让该公司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诚信经营。
如何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我市主动探索,颁布实施《新乡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新型监管机制。
事前环节,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事中环节,对经营主体进行信用综合评价,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环节,完善联合奖惩系统,建立涵盖“奖惩发起、响应、执行、反馈”等全流程的联合奖惩工作机制,覆盖47家市直单位,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此外,我市在全省首创合同履约信用监管方式,建成合同履约监管系统,与信息归集、信用评价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合同履约及信用状况关联查询,对未按时间节点履约的合同,向合同信息归集单位推送预警信息,将违约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跟踪—预警—处置—应用”合同履约全流程监管闭环。2022年以来,累计归集合同履约信息4146条,履约完成2032条,正在履约2110条,违约4条,聚力打造“信用新乡”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信用建设水平。
助力失信主体“塑信用”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失信,将处处受限。2022年12月,某建筑企业因未采取扬尘防治有效措施被市城管局行政处罚。市城管局向该企业主动告知信用修复时限、所需材料和经办机关联系人等信息,提醒该企业行政处罚满3个月后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该企业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信用修复办理,重塑了企业良好信用。
为主动引导和帮助经营主体及时消除失信影响,重塑自身信用,我市印发《关于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的通知》,建立“两书同达”主动告知制度,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向行政处罚相对人发放《新乡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让企业第一时间知晓政策、运用政策,“治愈”诚信“伤疤”。2022年以来,共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3次,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1.4万余份,受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2299例,“一日办结”信用修复1032例,实现信用修复“零违规”“零投诉”。
打造惠民便企“新”品牌
在新乡,信用对于企业是有价“资源”。某企业因市场需求扩大,流动资金紧张,项目一直无法推进。银行客户经理在详细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财务和非财务等各项指标后,得知公司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3A信用认证,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很快便为其发放了信用贷款300万元。
“快速借贷”的背后,是我市深入推进信用惠民便企工程、大力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取得的成效。
我市建立了以中小企业综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为市级节点的“信易贷”平台体系,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向上接入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向下对接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红旗区“信易贷”平台和长垣市“信易贷”平台,以数据“多跑路”实现企业“少跑腿”。
目前,“信易贷”平台已入驻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商业保理、2家担保机构、18家保险公司,累计发布金融产品204种,归集信用信息1.4亿条,放款149.1亿元,其中信用贷款66.6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累计发放符合条件贷款1307笔,金额14.9亿元。
培育守信践诺“文明花”
“感谢你们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政务诚信督导,我们做了一面锦旗送你们表示感谢。”今年6月,牧野区的冯先生与姐姐一起,将一面印着“营造‘信用新乡’严格信用管理”的锦旗送到市发改委。锦旗的背后,是市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推进政务失信治理,全面提升政府诚信行政水平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市发改委、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建立政务失信治理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工作会,对被强制执行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负责同志进行约谈,逐一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并要求各被强制执行单位迅速行动,限期履行法律义务。冯氏姐弟与某政府机构的执行案件,正是通过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得到了有效解决。
从《新乡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到《关于建立新乡市政府机构失信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印发<新乡市政务守信践诺机制>的通知》《关于全面依法依规兑现承诺专项行动的通知》,从升级改造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大数据+信用监管”系统,到惠企利民政策实现“一窗申报、一次告知、一次兑现”,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
强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信用宣传教育活动1442次,发布信用动态信息5111条,为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成功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不是终点,而是二次加速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成功创建为契机,牢记职责使命,更加聚焦信用基础设施提升、信用监管、信用服务产品应用创新、社会诚信环境共建,进一步推广信用建设‘新乡经验’,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信用建设‘新乡模式’和‘新乡样板’,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洪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