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诞生在中原大地,吮吸着黄河的水、太行的风、平原的阳光,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原农谷。
中原者,天下粮仓也。
你看,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都从这里走向亿万家庭的厨房和餐桌。
你听,“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是大国领袖对中原大地的深切期许。
那是2022年的春天,我在黄河左岸破土而生,从此便一路凌云节节高。
先是河南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省长挂帅、12位厅级领导组团,一下子让我成为关注的焦点。
接着,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个重磅文件。一个是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意见,一个是加快建设种业基地的意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提出3个全团建议,光俺就占了两个。
22天前,《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正式发布,千亿级种业“航母”蓄势起航!
一方案、两意见、一规划,共同组成了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其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我的脚下是广阔的——平原示范区全域是核心,延津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部分地区是组团,涉及5个县(区)的34个乡镇(街道、农场)、841个行政村、144.92万人,总面积1611.83平方千米,约是新乡国土面积的20%。
我的使命是光荣的——以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为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咱河南贡献。
我的阵容是强大的——张新友院士、喻树迅院士、许为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等一大批重量级种业专家汇聚于此。有了他们,种业“卡脖子”问题便可逐个击破。
不仅省委、省政府和各省直部门,故乡新乡更给予我空前的关注和强大的支持,作为一种重大机遇、一个重大责任、一项重大工程,凝聚全市力量,以国际化的视野、工业化的思维、开放性的举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努力建成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
仅仅一年时间,记载了我铿锵前行的足迹——
今年6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中原农谷第18类商标注册成功。
繁花似锦的4月,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参加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成功举办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暨中原农谷建设推进会在这里召开。还有,位于西区获嘉县的“花溪科技”,作为区域内首个上市农机装备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
春风荡漾的3月,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揭晓: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神农种业实验室畜禽领域首席科学家康相涛教授,被授予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作为农业农村部评定的国内仅有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斩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亘古以来,老百姓都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我们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须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今春,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率先建设,引河南农业现代化之先。高标准农田的“新乡样本”,通过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走向全国。
这让我更加智慧。从投融资、建设到运营和管理,由河南数智谷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乡市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希望的田野第一次装载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智慧大脑。
在过去,这些都令人无法想象。种粮大户老马父子俩流转和托管了5170亩地,虽然今年麦收前天公不作美,但多亏了高标准农田的快速建设,这些土地“命根子”还是结出了很好的果实。
老马这样夸俺:现在种地玩的是高科技,高标准农田就是高,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中原农谷建设快,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我不仅是一个“谷”,还是一座城,一座海纳百川的产业新城、一座国际一流的农科“芯”城,也拥有一片院,一片向着国际前沿、国家所需、地方挂牵出发的新型研发院所。
瞧一瞧,先正达、杜邦先锋、拜耳、中农发、牧原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巨头,茅台、中粮、正大、首农、鲁花、五得利、克明、百威等农业龙头企业,均在这里建有生产基地或原料基地,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看一看,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重要研发平台,以及7家院士工作站,支撑起科研创新的广阔天地。
时代的重托,赋予我无上的荣光;广袤的平原,给予我无限的力量。我定不负这深情的瞩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