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军旗
遇见老张,是一个偶然。清晨7时多,我刚步入单位大门口,便被保安大叔喊住了,一男子正与他交谈着什么。
“世界读书日要到了,我要投个稿。”这名男子转身冲着我说,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中等身材,面庞黝黑,霜白微许,双手粗糙,眼睛里却有一种力量。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继续自我介绍:我叫张建忠,家是延津小潭乡的,今年刚到花甲之年。话儿还没说完,他从上衣内侧口袋里掏出了身份证让我看,接着顺手从随身带的布袋里拿出一个大红证书、两张信纸。
嗬,真是个大奖呢!老张说这是他多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题目是《读书有感》,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被中宣部宣教局等8个单位评选为三等奖。“家里事儿、地里事儿成堆儿,这几天看书时发现了它。”他说,一大早,为儿子做好饭,收拾好家务后,就搭车来到了这儿。
读书从来不分时空,不论贵贫,但又是一个高尚的事儿。老张这一路,却与常人不同。青少年时期的他,因各种原因不得不辍学;改革开放大潮下,知识分子被给予前所未有的尊重,他自认为落伍青年而焦虑不安。儿女双全带来的欢喜,也没抵挡住长期的忧愁困苦。为了给身患脑瘫的儿子治病,他咬牙借贷数万元,一连几年奔波在借债与医院的路上。苦难没有打垮他,一方面一个人照顾家里的孩子,一方面“伺候”地里的庄稼,读书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从《红岩》里感悟到伟大的理想与信念,从《解放军将领传》读懂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看到生命的顽强与饱满......忙碌繁重的一天劳作之后,夜深人静之时,张建忠进入文学的世界。
如今,令他遗憾的是,儿子三十却未立,父子俩相依为命;最为幸福的是,女儿有了出息,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延续着他的读书梦。
从自己买书看,到现在书屋进入了农村,张建忠依然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还经常带着年轻人一起读书、品书。“在读书人的精神世界里,人该天天有所进步,与昨天不一样,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在文章中,他如是写道。
是的,乡村的风霜粗糙了他的肌肤,而书籍里澄澈的阳光给了他力量,他的身心安顿在乡野大地,是那么的朴素、简单,却又如此饱满而丰盈。
每日与文字打交道,最需要汲取书籍的营养,然而一年到头竟也读不了几本书。望着老张远去的身影,我有些羡慕,内心深处不由得爬满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