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以《交警“地摊式”安牌点彰显为民服务“大情怀”》为题,对交管部门设置“地摊式”安牌点一事进行了评论。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角度看,交管部门的作法具有积极引领作用。
应当肯定地说,“地摊式”安牌点设置得很便民,群众在马路上就可以“一站式”办理,这样管理创新、为民举措对其他部门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客观而言,交管部门设置“地摊式”安牌点,只是解决了群众的“无牌之忧”。实际上,群众除了有“无牌之忧”,还有其他一些困难和问题。
不必讳言,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历史原因所致,或者相关部门的服务不到位......一些群众遭遇了“办事难”。
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久拖难解。仔细想想,群众之所以遭遇“办事难”,之所以对有些部门有“看法”,就在于有些部门为民服务责任心有所欠缺,没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给群众办事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出现了“办不成事”的问题。
回过头再来看交管部门设置“地摊式”安牌点这件事,如果交管部门不设置“地摊式”安牌点,群众安牌就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如果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群众就得多跑路、添麻烦。
交管部门设置“地摊式”安牌点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相关部门或单位要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不难,只要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责任心,把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就可以像交管部门那样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看似并不起眼,实则群众很心焦、很心痛。
比如,如果孤立地看给一辆电动自行车安车牌,确实是件“小事”。但是,每个家庭都有电动车,全市的电动车加起来几百万辆,这样就“量变”成了群众的“大事”。
解决起来的难度并不大,相关部门或单位像春晚小品《坑》中的“郝主任”那样,总能找出各种原因不解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他部门可以像交管部门那样,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责任,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出发点,聚焦群众身边事,不管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还是其他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难办事”,只要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都要认真对待,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只要各个部门能拓展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尽职尽责干实事,用心用情暖民心,就可以让群众更方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体现优化服务好作风,厚植为民服务“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