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河: 捐献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2023-12-08 12:37:08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6月14日,赵玉河无偿献血

□记者李蕊

  从医三十余载,钟情无偿献血22年,累计献血16次,献血总量达6000ml,超过一个成年人的全部血容量,他就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原主任赵玉河。

  赵玉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技师,河南省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院协会输血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师协会输血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新乡市医学会输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1月24日上午9时许,赵玉河在办公室里静坐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随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焦路阳的到来,答案揭晓了。“今天怎么样,人多不?”见到焦路阳,赵玉河立马问。“不行,人不多!”焦路阳回答。随后,两人同时说:“可能和最近的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有关。”之后,赵玉河又说:“要不是时间不到,我就再去献一袋血。”原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库存血量紧张。为缓解这一情况,医院组织工作人员都去献血。可是在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的时候,赵玉河已经献过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全血献血间隔不能少于6个月,所以赵玉河无法参加当日的献血。

  “每次献血,只要赵主任符合条件,他都身先士卒,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起赵玉河献血,焦路阳说,人体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在4000ml~5000ml,赵玉河这么多年坚持献血,总量达到了6000ml,比一个成年人的总体血量还多。

  赵玉河从学校毕业来到医院后,最先在医院检验科工作。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医院成立了输血科,赵玉河先后被任命为该科秘书、副主任以及主任。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又在输血科工作了25年,赵玉河比别人对血液的感触更深。当上输血科主任的赵玉河,在库存紧张时期,遇到过手术台上因为病人不能及时输血而团团转的外科医生;遇到过抱着白血病患儿为一袋血而下跪的农民;也遇到过需要紧急输血挽救生命的产妇、车祸伤员......此时的赵玉河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从别处调剂血液。每当看着一袋袋新鲜的血液顺着输液管缓缓流进患者体内,赵玉河就会长舒一口气。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要为献血贡献一份力量。

  2001年,赵玉河撸起袖子开启了他无偿献血之路,这条路一走就走了22年。赵玉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前,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由于采血前检测标准不统一,患者输血后引发的传染病和不良反应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公民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保证了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精准”。

  可是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无偿献血很不均衡,存在地区差异,一些医疗机构因为血液紧张而不得不拖延择期手术。

  “适当献血对自身是有一定好处的。”赵玉河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专业角度来说,适量献血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得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血细胞比例增高,使骨髓保持活力;通过献血可以稀释血液,减轻动脉硬化的隐患,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血液的排出,可以减少体内过多的铁质,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柳叶刀杂志)。此外,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家庭成员在用血时也可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红利”政策。在赵玉河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目前已累计献血2000ml。

  无偿献血是一项非常崇高的行为。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每一滴血液都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因此,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今年2月份,赵玉河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6月份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学雷锋见行动无偿献血我先行”活动先进个人。“法律规定献血者年龄在18到55岁,持续献血者可延长到60岁,明年我就60岁了,就不能再献血了,但是我会做一名宣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号召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赵玉河说。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