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旅游城市特点,黄山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统一平台、便利智能,科学布局、因地制宜,供给引领、产业联动”原则,一体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类布局充换电设施,重点向中心城区、旅游景区、最美丽风景道、和美乡村等区域延伸覆盖,建立全域统一充换电设施标识,建设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构建制造、建设、运营等上下游全链条立体化产业生态。
按照“桩随路走”的原则,黄山市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体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到2027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合适、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融合、惠及民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其中,力争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不大于0.5公里,交通干线、最美丽风景道充电服务半径不大于2公里,村镇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4A级及以上景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比例不低于40%,新建居住社区停车位充电设施建设全覆盖或预留安装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建设集加油(气)、充换电、加氢、储能、光伏、微风发电、汽车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加快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全域建成充电桩不少于1.3万个,含自驾游车辆的综合车桩比低于1.5:1。(记者 吴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