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振兴路——辉县市沙窑乡水磨村发展掠影

2022-10-12 17:35:57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通讯员 常俊杰

柿树下、石磨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刻在石磨上的字眼也是刻在水磨村群众心坎上的红色印记,此刻正熠熠生辉。

“今后,这棵柿子树下就是干部和群众交流及谋发展的平台,也是群众强身健体与提升文化素养的场所,必将成为我们脚踏‘柿’地干事创业的见证者……”辉县市委巡察办主任付营斌几年前的这番话,辉县市沙窑乡水磨村党支部书记申建民记忆深刻。

2017年,辉县市委巡察办开始结对帮扶水磨村,从此这个寂静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机器的轰鸣声、会议室的“喧嚣”声,加上村民的赞许声,奏响了水磨村发展的最强音。

柿子树下话历史

水磨村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是新乡市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万仙山园区之一,现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辖核桃坪、梯西坡等10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40户,640口人。

水磨村四周环山,山清水秀,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下的峡谷之中。村庄两侧两条河聚集后直奔东流,村落依山势呈梯状分布而建,是我市现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太行古民居。质朴的石舍,淳厚的民风,浑石到顶的农家小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梯级坐落在峡谷之中。村内有古柿树40余棵,最大树龄200余年。

据悉,该村历史上曾有曹姓、申姓、牛姓和刘姓等住户,最早只有一户姓曹的人家,所以名叫曹家湾。后因村里人利用当地充足的水资源优势,建起了水打石磨、石碾,即利用水冲的动力驱动石磨旋转的方式来加工粮食,告别了毛驴拉磨时代,既省时又省力,像一次革命,使加工粮食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虔诚地称之为“龙拉磨”。

在这里加工粮食还不收任何费用,就吸引来了整个南河道、侯兆川一带乃至方圆20多公里的人家前来磨面,包括邻近山西省陵川县的营盘、昆山等村庄的众乡邻也都前来加工粮食。这里平时就有人排队加工粮食,每到春节前更是不分昼夜地加工。这期间,因曹姓人家没有后人,在该村自然消失,水磨在当地却名声大振。附近村庄大多比较穷,村民找媳妇都困难,但水磨村不是这样,周边许多女孩儿都愿意嫁到这里……后来,这个村就慢慢地变大了,也慢慢地被人们称为水磨村了。

水磨村不仅有水磨,这里举目全是石头,人们靠石头发财,真正体现了当地人“靠山吃山”的说法。水磨村的村民充分利用当地取之不竭的石头资源,打制石磨向外销售,大大提高了经济收入。村里人打制的石磨,远销卫辉、原阳、获嘉、封丘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更著名的还要数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挂壁公路。挂壁公路的“前身”、高达百米的“天梯”最早建于明代,曾经登上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由于水磨村与郭亮村相邻,两村的边界犬牙交错。鲜为人知的是,挂壁公路和“天梯”,均位于水磨村境内。

柿子树下振兴忙

201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及各兄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辉县市委巡察办坚持以“帮扶贫困群众,惠及全村百姓”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水磨村结缘,与35户贫困户结对。

5年来,水磨村立下愚公志,移走贫困山,走好振兴路,一步一个脚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好党组织阵地,强化了战斗堡垒。村级党组织阵地从原先的7间平房,变成了如今的两层14间,购置新设施、铺设电地暖,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变成了谋划村级发展的主阵地。

找到源头“活水”,解决吃水难问题。2017年5月10日,驻村工作队入驻水磨村当天,便和村“两委”干部寻找水源、架设2000米水管,让群众家里的水龙头再次哗哗作响。2018年12月,投资15万元的“一事一议”两个蓄水池项目竣工,山泉水一年四季流入百姓家。2021年,再次投资3万元,将原有饮水管道全部更换为更加结实耐用的钢管;引资15万元的80米深井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架设新电网,告别用电荒。2017年11月,驻村工作队协调电业部门投资100万元对水磨等10个自然村全部进行农网改造,增设变压器、扩容输电线路。2021年11月,争取国家电网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对全村线路进行整修,新增大容量变压器,为服务村级发展提质扩容。

打通致富路,群众奔小康。2017年12月,驻村工作队投资90万元横跨3个自然村的水泥道路正式通车,沿路安装了防护栏,畅通了群众出行。2019年11月,水磨自然村沿河环村道路拓宽硬化,装备沿河防护栏,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幸福路。2021年,协调60余万元,新建成一座7米宽的桥梁,打通了水磨村的发展路。

传统村落奠定了水磨村旅游发展的基础。2017年10月以来,水磨村成功申请到国家、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资金480万元、辉县市首批乡村振兴项目350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全村沿河护岸穿上了“安全衣”,消除了水患;文化广场美轮美奂,丰富了村民的精神家园;污雨水管网全部铺设完毕,石头房修旧如旧,人字梁、青瓦顶古色古香,别有韵味……

淇河生态修复增强了水磨村旅游发展新动能。2021年12月,投资550余万元的淇河生态修复项目已基本建成,沿河打造八级水系,形成阶梯水面,届时将为万仙山景区增加新的水上项目,为水磨村的旅游发展打造出新的“引擎”…… 

柿子树下奔小康

“彩虹,彩虹,我看到彩虹了……”一名游客在万仙山景区水磨村彩虹湖畔惊呼道。

在美丽的彩虹映射下,水磨村旁边的淇河河道里,轰鸣的挖掘机伴随着汩汩的流水声,在初冬的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全国闻名的郭亮洞下的山区公路旁边,一座崭新的桥梁飞架郭亮河与水磨河交汇处的东西两端,新桥的建成将彻底解决制约水磨村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夯实水磨村乡村振兴的基础。

辉县市委巡察办工作队入驻水磨的第一天,就提出了通过水电路桥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不仅要让贫困户脱贫,还要富起来,奔小康。

目前,水磨村淇河生态治理的八道堰坝工程已基本建成,届时,形成的阶梯水系将填补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水上游乐项目的空白,依靠水系规划的原生态美食街也正在紧张运作之中。

“群众脱了贫,不是终点,而是他们迈向更美好生活的起点,我们应该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提前实施。”在中央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之前,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在各个场合中一直商量着。

“我们村处在万仙山景区的黄金三角地带,却只能让游客成为过客,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成为常客呢?我们要善于发现水磨村独特的水资源禀赋,实行差异化发展,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牧歌乡愁,留得住金山银山,为群众创收致富开拓一片新的天地。”驻村工作队汇集全体村民的智慧,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悬崖峭壁之下的峡谷小村独具魅力,那些石房、石阶、石碾、石磨透出的古韵,那里的热情、淳朴、大方、憨厚的民俗风情,迎来了八方宾客。每到旅游旺季,韩国的游客最多,平均每年有15万人次,许多是由水磨村村民的农家院接待的。村民不但没有向山外迁移,相反还陆续有人返乡做生意。

如今,随着旅游、影视、攀岩、写生、度假来客规模的不断扩大,水磨村从默默无闻的深山小村发展为被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和光顾,这里已经呈现出一片繁华。

“这道彩虹凝聚着水磨人的希望,这是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彩虹之路、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之道。真诚感谢辉县市委市政府、乡党委政府、相关市直部门和市委巡察办驻村工作队全体同志对水磨村发展的大力支持和良苦用心!”正在眺望着彩虹湖畔的彩虹,又目睹了水磨村自2017年至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申建民感慨道。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