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主人公的情况又如此相似:他们都是原阳县齐街镇农民,李志峰是高北村人,李红星是瓜李村人,两村相距不过2公里。
两人的故事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李志峰的女儿康复良好,目前正在上大学;李红星的父亲已经脱离了危险,植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割皮救女”“割皮救父”这两件感人的事情都发生在原阳县,而且都在齐街镇?这中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7月25日,记者赶赴原阳县,探究背后的原因。
黄河滋养的精神力量
古人用“切肤之痛”来形容感同身受,切肤无疑是极为痛苦的事情。
即使在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植皮仍然会面临术后感染、毛孔功能无法正常恢复、痕迹难以彻底消除等风险。即使这些风险不会危及生命,但从头上或身上一次或者数次揭掉一层皮肤,仅仅想一想就会让人不寒而栗。因此,当李志峰和李红星都选择把自己的皮肤献给亲人时,人们对此的评价是感动、钦佩和可歌可泣。
究竟是怎样一股力量,让两名原阳汉子能够选择承受“切肤之痛”呢?记者在探寻中逐渐明白了两人的选择,也对这片黄河滋养过的土地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奔腾不息的黄河流经原阳县境内60公里,不仅浇灌出了香沁中华的“第一米”,还灌溉和丰富着人们的心田及精神。善良、大义是原阳人个性的光辉,凝聚力、向心力是原阳人群体的力量。
黄河博大的胸怀,孕育出了侠肝义胆、崇德向善的原阳人。热心公益事业,坚持拥军20余年的“中国好人”“新乡最美志愿者”“原阳县道德模范”“原阳县拥军模范”冷中玉;为阻止精神病人持刀砍人,知险而上,身中数刀,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李清堂;公婆、大哥、二哥或患病或残疾,一人担起照顾风雨飘摇的大家庭重任,多年来坚持孝敬老人、照顾家人的路梅凤……平凡的他们用不平凡的行为影响和感召着一座县城,让重义厚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时代精神在黄河岸边落地生根。
根据史书记载,原阳县不仅是“宰相之乡”“诗词之乡”“中华毛氏祖根地”,还是夏朝时的古兖州、春秋诸侯会盟地,从“退避三舍”晋称霸、张良刺秦博浪沙,到官渡之战定三国、十里金堤固若金汤,原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筚路蓝缕,黄河催生了原阳人刚直质朴、不屈不挠的民众性格,孕育了原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历史赋予的崇高品质
博浪沙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响彻中原,正是源自张良刺秦的历史故事。而这个典故,刚好发生在李志峰和李红星的家乡——原阳县齐街镇。
齐街镇南留侯村在汉朝前名曰“金盔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在博浪沙刺秦未中,潜身于此,受村人厚待。后张良辅佐刘邦,灭秦立汉,被封“留侯”。张良旧恩难忘,特赐“金盔李”为留侯村,后因村人分居而住,此村居南,称南留侯。“村人厚待”,寥寥数字,却重若千钧。
仓颉故里的由来,更是让齐街人津津乐道。传说创造了文字的仓颉,就是在这里造字、称帝。“齐街人的厚善崇德、忠义孝爱积淀了数千年。”齐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吴倩倩说。
2019年,齐街镇党委、政府在南留侯村建立了家风家训馆。从历史典故到家风故事,从旧村新貌到奋斗历程,从最普通的孝老敬亲好人榜到名人家风家训文化墙,漫步100多平方米的馆内,图、文、物并茂,人、事、情俱真,娓娓讲述着齐街镇的家风文化。
近年来,齐街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为阵地,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主动宣传当地的好人好事典型,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大力倡导干部群众积极做好事争当好人,使好人文化充分汲取养分、长成参天大树,使文明在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
在充分挖掘身边好人、弘扬先进事迹的同时,齐街镇利用“道德讲堂”平台,将身边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编成教材进行宣讲。还借助齐街镇抖音号“出彩齐街”,定期推送消息,将好人事迹制作成视频广泛传播,并将每年受表彰的文明家庭事迹在村公示栏进行宣传,让群众可感、可观、可学。
同时,齐街镇每年对各级评选的好人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开展走访慰问。党政领导班子每年都会走访一批齐街镇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在这些身边典型的激励下,齐街镇近年来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这些身边人、身边事润物无声,汇聚成涓涓细流,使得齐街民风淳朴、人心向善。
家乡亲人的朴素情怀
当齐街镇瓜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书亮在微信群里告诉大家李红星家的情况及李红星为父献皮的事情后,全村人都被感动了。这个只有七八百人的小村子,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为李红星家捐了1万余元。
村里的残疾人李铁蛋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现在村里最困难的家庭。获悉李红星的事迹后,他向李书亮转了50元,说钱虽然不多,但也是自己的一片心意。
和李红星家相隔一户的朱秀敏是一名教师,和爱人商量一下后,夫妻俩捐了2000元。“咱都知道治疗烧伤花费很大,红星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去年又刚结婚,虽然我们也只是普通人家,但能帮就帮一把。”朱秀敏说。早在10多年前就在郑州工作的李杰发给李书亮转了200元,委托他交给李红星。“虽然常年不在家,但村里的事儿咱也得参与。”李杰发说。
瓜李村村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好良说,瓜李村多少年来都民风淳朴、村风和谐,村民们非常热心且凝聚力强,党员干部带头捐献,一家有困难,家家都帮忙。
两家人有着相同的境遇、相同的经历。在高北村,不久前刚从武汉打工回来的李志锋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在特别爱家人的情况下做出了割皮的决定,都是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而且又都是齐街镇人,所以他想去医院看看李红星。
李志锋至今还保存着数张写有名字和数额的捐款名单。他说自己忘不了最困难的时候家乡人对自己的帮助,邻居90岁的大娘把攒的150元零花钱都捐了出来。前几天一名村民摔伤了脊柱,乡亲们又一次积极踊跃地为他捐款,自己也捐了100元。在“割皮救女”后,他被授予了“中国好人”的荣誉,和买世蕊、孔祥卫等模范一起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现在有了更多的使命感,想把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下去。齐街镇镇长田雨认为,齐街镇好人好事的不断涌现绝非偶然现象,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齐街镇以仓颉文化为底蕴,以仓颉公园、张良祠、家风家训馆为载体,以“饺子宴”和“好婆婆”“好媳妇儿”“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为抓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是因为齐街镇风清气正、人心向善,才不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一组数据:从2007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以来,新乡市先后有5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4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8人次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0人被评为新乡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截至今年6月,我市有1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229人荣登“新乡好人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卫军认为,我市作为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全国文明城市,好人众多绝非偶然。在好人事件的引领下,影响、激励着更多的好人好事涌现,进而让新乡这座好人之城、创新之乡的城市品位在不断地提高,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也在薪火相传中加固绵延、生生不息。从“割皮救女”到“割皮救父”,这就为“好人之城”作了最新、最生动的诠释。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书武 丁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