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至沓来,经开“梧桐”更茁壮

2022-07-29 10:31:42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中欧班列(新乡号),是全国唯一一个从四等火车站开出的国际班列,已被纳入国家“图定班列”。2022年3月22日,对新乡经开区来说,可谓又一个节点性的“高光时刻”——新乡至西欧班列首发开行,这是继2018年中亚班列开通之后的“升级版”,线路从中亚纵深至西欧,全程1.1万公里。4月16日,全省五地六列之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至德国汉堡开行更是成为了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建设迈向新的里程碑的又一见证。

新乡经开区初建时的名称为“小店工业园区”,市级园区,延用了所在地的乡镇名称。虽然名字乡土味浓了些,但其视野与起点,已“超越”了地域局限。

实事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市级到省级,再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20年间四易其名。每一次更名,不单是级别上的提升,也不单是区域的扩展,皆是以显著的“双效益”为依托的质的飞跃。

如果说20年前的经开区还是一株幼苗的话,如今它已成长为一棵大树,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梧桐。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自然而然,经开区这棵秀美梧桐,引来了众多金凤,“中欧班列”“白鹭化纤”“中纺绿纤”“豫飞重工”“中科新设”等,皆是行业精英。其中,白鹭化纤生物质纤维长丝项目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中纺绿纤莱赛尔纤维产能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经开区的区位优势,是招商引资的硬件招牌。它西临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和107国道,北依济东高速,南临新菏铁路,省道308线穿境而过;从经开区出发,8分钟可抵高铁新乡东站,45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乘高铁18分钟到省会郑州,2个多小时到首都北京。

经开区的面积,随着“级别”的变化而不断扩大,目前,总面积约有130平方公里。130平方公里的面积,三分之二都是“商”场,这也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共有的特点。

巨大的营商空间,需要庞大体量的企业填充。招商、引资成为区“重点工程”并贯穿始终。

20年的奋斗拼搏,20年的探索实践,经开区终于绘制出“精华版”的营商蓝图——“两园一谷一港一湖”,这是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整体架构,也是经开区的“地标性”名片。

“两园”,即绿色纤维专业园区、信息通信——高端装备专业园区;“一谷”即新乡创新谷;“一港”即国际陆港;“一湖”即平原湖。四个版块,除了平原湖需要长期的软实力打磨外,其他三个版块均已规模化运作。

依托新乡市纺织产业的雄厚基础——特别是化纤、纺纱、织造三个环节的产业优势,经开区按照“专业园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中纺院绿色纤维”、“新乡化纤”两家公司。以龙头纺织原料生产供应和研发优势引领,重点发展绿色纤维、高端纺纱、高档面料、品牌服饰等,已初步形成“人造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目前园区聚集有各类企业123家,预计今年年产值将突破160亿元。

“两园”的另一园——信息通信——高端装备专业园区,是以“军民融合”+“信息通信”两大产业块为发展方向,依托“中兵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军用通信和卫星通信、数字电视无源雷达系统、半导体材料和芯片、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物联网四个重点领域,目前,已有144家企业入驻园区,年产值187亿元。

“新乡创新谷”,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重点建设项目。它立足于打造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试验区、高端研发食品装备使用共享开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功能定位,通过催生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乡国际陆港”,则依托地方铁路专用线和公路交通优势,建设多式联运港、智能公路港、总部物流基地、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分区。目前,园区已聚集各类企业185家,年营业收入52亿元。预计到2025年,设计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截至目前,全区聚集各类市场主体8100余户,企业3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外资企业12家,外贸企业29家。

招商引资的过程,对每一个新建制的园区来说,都是一部波澜壮阔、跌荡起伏的大书,尤其对从一片沙土地上起家的新乡经开区来说,更是如此。

20年间,经开区虽几度更名,但经开人的初衷没有丝毫的改变,信心也没有丝毫的动摇。

有一句口号,挂在经开人嘴上:“魅力经开,新乡新区”,这是经开区的主打宣传语;

有一个数据,暖在经开人心上:“经开区以占全市约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约6%的GDP”——

这一项,是经开人最满意的答卷!(郑胜玲)


责任编辑:申彬彬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