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重的一位朋友,在我市从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敢啃 “硬骨头”知名。这两年,他和他的同事一起,解决了不少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前不久,我们在一个会议上见面,等到会后,我便追着问他啃“硬骨头”的经验,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讲了他啃“硬骨头”的故事和感受。
他告诉我说,一个人敢不敢啃“硬骨头”,关键是看有没有事业心、责任心,愿不愿意对工作负责、为群众担当。不愿意负责,把工作当过场,别说“硬骨头”,“软骨头”也啃不下来。他说,他与基层单位打交道比较多,发现同样一件事,干部愿不愿啃“硬骨头”,认真不认真,负责不负责,效果截然不同。红旗区东街街道有一个老旧小区,名叫三水屿小区,位于卫河、人民胜利渠、饮马口斜沟交汇处。街道干部愿啃“硬骨头”,既操心又用心,拿出绣花的功夫,把小区改造得有形象、有内涵、有口碑,路平了、墙净了、草绿了,文化元素体现在小区的角角落落。小区群众说,原来想早点儿从这儿搬出去,现在说啥也舍不得走。与三水屿小区不同,有些老旧小区的改造,却是另一番景象,街道干部从项目立项、招标到施工再到验收,现场几乎从来看不见人,更别说现场解决问题。结果老旧小区改造质量不够高、群众不满意,花钱不少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两种态度两种结果,只因为前者把工作当事业干,再硬的“骨头”也啃,后者把工作当过场走,遇到问题避之唯恐不及。
我的这位朋友认为,工作中遇到“硬骨头”、遇到“疑难杂症”很正常,它并不像你想象中那样无解、难解,一定不能自个把自个吓趴下,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勇于作为。新乡高铁站广场附近有两条路,原来一直不能打通,一条是站前九街、一条是中原东路,这两条断头路一度成了混乱的停车场、脏乱的垃圾场。领导对此关注,群众满怀期待,但有人总是拿“群众阻挠施工,容易引发群体冲突”当借口。朋友受领任务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搁置了六七年的站前九街一周就打通了,搁置了三四年的中原东路一个月也就通车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问题没有那么复杂,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能深入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似西瓜一样大的问题,最后用芝麻大的劲儿就把它解决了。朋友说,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能耐,就是牵了个头,开了个会,现场盯了盯,担了没人敢担的责任而已。
朋友对我说,最让他感觉无力甚至气愤的,不是愿不愿啃“硬骨头”的问题,而是个别同志“骨头”不硬也不啃,当的是“推事官”,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这从小处说是影响具体事,从大处说是影响一个地方的风气。有些同志长于表态,但却短于落实,点名答到时喊得震天价响,行动上却得过且过,甚至压根儿就不准备去落实,这个问题必须靠制度、机制、奖惩去解决,让靠做样子混日子的南郭先生们出丑露馅儿。东环路(老国道107)南环到北环段,是城区环路中重要的一段,因为原来承担着国道功能,车流量大,特别是大货车将路面碾压得坑洼不平,破损严重。去年8月,根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需要,朋友和他的同事开始协调相关单位对路面进行修复。不协调不知道,一协调吓一跳,原来这个路段的修复,2020年12月就进行了安排,竣工时间要求是2021年4月底完成,但直到2021年8月,各方都还“按兵未动”。任务单位不贯彻、不落实、不执行,监督部门不跟进、不监督、不检查,于是就出现了会上布置了,红头文件也出了,工作却被束之高阁。
朋友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都注意到了,去年以来特别是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以来,我市干部队伍作风的明显变化,干事创业正蔚然成风,这固然让人欣喜,但我们觉得还尚未取得根本性的好转,敢啃“硬骨头”的风气还不够浓,一些同志责任心还不够强。在工作中,不是还有不少同志没有真正确立结果导向,仍把工作当过场,缺少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尸位素餐,麻木不仁,把开会发文当落实,而对落实的真正效果不闻不问吗?不是还有不少同志“逢事辄忧”,习惯于喊困难,总是把困难看得比天还大,不为成功找办法、只为不作为找借口吗?不是还有不少同志作风不实、不敢碰硬,遇到矛盾绕着走,只满足于在办公室安排工作,缺少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吗?不是还有不少同志思维固化,总是翻“老黄历”,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视而不见,工作思路打不开,发展仍坐困愁城,落后局面仍“涛声依旧”吗?
我的这位朋友爱憎分明,是热情而坦诚的人。他在向我谈起自己的感受时,没有回避矛盾和问题,也不担心有人“对号入座”,他相信组织,也相信领导干部的觉悟。他希望我把它写出来,能让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有所思考,想明白、弄清楚作风怎么练、能力怎么强、如何去担当、如何有作为。我把它写下来,连同自己的一点儿思考,一起交给读者,希望我们都有思考,然后有所行动。
特约记者 高峰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