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消防能力建设,本着“全灾种、大应急”的需求,针对消防救援人员举办攻坚班组队员、无人机操作手、舟船艇驾驶员等培训班,开办战训大讲堂、典型灾害事故研讨班,修订预案263份、开展实战演练1123次,组织重点区域、缺水区域供水能力测试,使科学施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全科网络”,全面落实派出所消防工作“八项机制”,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持续深化“九小场所”“多合一场所”、村民自建房等不放心区域的综合治理,消防救援部门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切实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我市还不断加大消防救援装备投入力度。目前,全市拥有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大吨位水罐消防车、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等多个车型。战勤保障消防车辆功能涵盖宿营、餐饮、装备抢修、城市排涝、工程机械等多个方面,其中供水系统供水距离达6公里。18种个人防护装备全部配备到位。消防救援装备涵盖侦检、警戒、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照明、排烟、水域救援、排涝等多种类别,总计达3万余件套。
“为提高消防能力建设水平,全市启动了15个队(站)建设改造项目,8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157个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市消防救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建设,紧盯秋冬季火灾防控工作任务,加强消防安全治理,推动全市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