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才能共赢,借力即是给力。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十四五”时期是新乡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期,我市注重顶层设计,谋划重点项目,持续打造精品项目和标杆工程,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市主要领导“走出去”带队招商,把央企、国企“请进来”深化沟通交流,拓宽合作领域,打造合作典范,实现共商共赢。
从灾后重建到重大项目,从城市更新到能源开发……一系列央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喜结硕果。央地携手、精诚合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乡、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立足优势 互利合作
深秋太行,层林尽染。
国庆节前,全长30公里、将南太行区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八里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仙山、关山、宝泉等有机串联起来的沿太行高速全线贯通,让人们距离美景更近了,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快了。
这个由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国企建设施工的大项目,从2020年春天开工后,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打通了太行南麓的“动脉”。
新乡南太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付九忱表示,沿太行高速的开通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各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助力自驾游、研学游、夜游等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市交通局副局长秦岭表示,沿太行高速极大改善了南太行各景区与外地市之间路网不足的状况,提升南太行交通路网通达能力,将成为助推我市乡村振兴的“致富路”“黄金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封丘县黄池镇,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广阔平原上,蔚为壮观。
如今,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增效等各项工作,清洁的风电能源为我市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
作为央企中的“巨无霸”,华润集团自2016年年底进驻我市,先后与封丘县、原阳县、卫辉市、长垣市签订风电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总容量达130万千瓦。
2021年12月31日,华润电力将豫北新能源公司总部搬迁到我市,并以新乡为中心,辐射豫北11个地市的新能源和综合能源的开发、建设与运营。
“我们在新乡完成总投资约12亿元,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绿色清洁能源约3.6亿千瓦时,可节约煤10.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132万吨。”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电力豫北新能源公司负责人王国强表示,得益于新乡“尊商、爱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华润电力将充分发挥央企产业、资金及技术优势,与新乡市委、市政府携手打造城市级综合能源样板工程,为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央地合作,让我市在民生、经济领域实现飞跃发展的同时,更与国际实现更进一步的接轨。
“汽笛一响,黄金万两。”一路向东,满载医疗器材、机械零配件、光伏设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中豫号)铁海联运专列从经开区驶出,经铁路运输到青岛港后,分装不同船舶,将分别被运送到美国、印度、泰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欧班列是经开区与国企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合作运营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仅今年1月至7月,从经开区发出的中欧班列累计达到28列,货值1.13亿美元,货重2.93万吨。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不断织密中国至欧洲、中国至中亚、中国至东盟以及铁海国际联运“四通道”物流体系,吸引了多家国际、国内物流龙头企业集聚我市。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新乡拉近了与世界的时空距离,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经开区努力扩大“朋友圈”。
经开有“梧桐”,引得凤凰来。在经开区扎根发展的央企、国企“广而告之”,引来更多项目。2021年,经开区与央企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建七局科技城项目,与央企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储棉智能仓储物流项目,同时,也吸引了绿纤纺纱试验创新中心、泰鑫纳米金刚石镀膜及芯片、新柯绿印小镇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海涛介绍,央地合作模式为经开区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能,必将为该区加快产业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包括濮卫高速在内的20个交通项目,包括华润风电在内的19个能源项目,包括卫辉灾后重建在内的19个城建项目,我市均与国企、央企进行合作建设。自2021年以来,我市与国企、央企合作的亿元以上项目总计64个,总投资2045.3亿元,国有投资额达1474.5亿元。
模式创新 共赢发展
金秋时节,卫辉蝶变。
“古城新辉”风采再现、“奋斗之歌”催人奋进、“山水如诗”风景如画……9月中旬,卫辉市举办“遇见美丽新卫辉”摄影大赛,一幅幅精彩照片反映了卫辉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效。
“卫辉人民有志气,困难面前不低头。”卫辉市委副书记孟昕在参观摄影展后,由衷发出感慨。卫辉市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离不开我市创新设计的“卫辉模式”。
“项目谋划的再好,变不成施工图,群众就不会买账。将近100多亿元的预算投资金额,单靠地方财政和专项资金很难解决。”卫辉市委书记聂长明表示,去年卫辉受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针对这一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决定一体化统筹推进卫辉市城区灾后重建和城市提质工作,通过市投资集团的深度运作和市金融局、国开行河南分行的大力支持,打出了环环相扣、互为支撑、效益共享的“新乡模式”组合拳,形成了以新乡市投资集团授信、国开行河南分行贷款出资、央企建设施工、卫辉市保证还款付息“四方合作、市县联动”的投融资模式。
“新乡模式”的诞生,融合了市级平台的信用等级、政策性银行支持、央企参与项目建设的诸多优势,大大促进了灾后重建速度。
以卫辉市一期项目古城护城河及周边区域灾后重建项目为例,项目规划总占地约540亩、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5亿元,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中铁建工、中铁十九局两家央企参与建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强化投融资模式研究,以模式倒逼平台公司资源整合、资信能力提升和体制机制理顺,壮大国有投资平台。模式的创新,打破了融资瓶颈,央地合作提速。
去年12月28日,肩负地方投融资改革使命,总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新乡国资集团宣告成立。成立后的国资集团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实施“对接全国、引省带县”的发展合作模式,着力破解重大项目落地投融资建设难题,实现“地方政府破难题、国资平台扩规模、县域经济强推动、央企国企出业绩”多方共赢。
自成立以来,新乡国资集团已通过合作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引入中建集团等重点央企国企,全面参与产业园区、交通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建设,推动集团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在建拟建项目实施。
竭诚服务 同向发力
我们提供阳光雨露,企业只管茁壮成长。一大批央地合作项目在我市落地开花,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储棉基地能够落户经开区,是市领导亲自参与招商、管委会领导层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侯海涛介绍,经开区原本并不是中储棉的首选,是我市领导层的重视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改变了中储棉决策层的选择。
“棉企走到哪,企业跟到哪。”中储棉智能仓储物流项目落户经开区,必将吸引一大批下游企业来到新乡,进一步提升我市知名度。
每次重大招商,每次嘉宾座谈,市主要领导热情介绍市情,恳切沟通项目,以开放姿态向央企、国企抛出橄榄枝。在民间,多年前热心出租车司机为中粮集团客人免收车费一事,一度传为佳话,开放的新乡,好客的市民,不断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沿太行高速的全线贯通,是国企与地方政府打的一场漂亮的配合战。一方面,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建设单位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建设施工中抓质量、抢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辉县市专门成立督导组,定期通报征地拆迁进度,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整体拆迁任务。同时,南太行旅游集团为施工人员提供通行便利,以及后勤保障服务。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卫辉市成立由灾后重建指挥部,指导推进项目谋划策划、融资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卫辉市政府每周召开例会协调处理项目推进的用地审批、规划选址、环保手续等一系列问题,各局委抽调专人常驻灾后重建指挥部,现场对接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和税务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国庆期间,延津县由中建五局承办建设的乡村振兴宜居教育城“新一中”项目,工人加足马力抢工期、保进度,致力于打造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该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正是全县上下对项目建设有坐不住的紧迫感,多举措强力推动实施。
“招商”更要“养商”。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高规格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措施,在省内首推“双向挂职”制度,对“四上”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 以及深入实施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执法监测点制度,设立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及市场主体大回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
根据我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我市有9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信用环境建设”指标全省排名第1位。
今年,我市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二马”机制解决实际问题,助力重点工作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央地合作渐入佳境。
合作互利共赢,发展春潮澎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央地合作必将提升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