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时补救壮苗 强化科技投入 卫辉粮食实现逆势增收

2022-12-22 16:11:37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这是一组让人喜悦的数据:卫辉市去年在麦播时间推迟的情况下,今年夏粮总产达到5.32亿斤,秋粮总产5.95亿斤,全年粮食总产11.27亿斤,首次突破11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

熟知卫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去年夏秋季节,卫辉市受暴雨洪灾、连续降雨等影响,农田反复积水,对小麦及时播种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卫辉市上乐村镇刘板桥村村民刘建儒的60多亩小麦,直到去年11月7日才开始播种,比正常年份晚了一个月。麦苗长出来后,苗稀,叶黄,看上去病怏怏的,连三类苗都算不上。

卫辉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刘广亮介绍,去年这个时候,卫辉市测了越冬苗情,三类苗达到35万亩,占当年麦播总数的70%,按照正常推算,亩产大约只有800斤,只有正常年份的2/3,减产可能达到1/3以上。

面对困难,卫辉市委、市政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关注与正确指导下,不等不靠,抢抓农时,立足于“抢”,着眼于“快”,针对土壤墒情偏重、播种被迫延后20天左右的客观现实,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麦播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安排部署秋冬播工作。政府在财政极端紧张的情况下,安排240万元用于农田排涝除渍,为及时播种打下坚实基础。

为促苗情转化升级,卫辉市启动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制定细致的分类苗情管理措施,成立“科技壮苗”小分队,全市67名农技包村人员,奔赴全市342个行政村,分包到户,精准指导,加强服务,实现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提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技人员来到了刘建儒家中,对他进行详细地指导,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一个多月之后,麦苗逐渐壮实起来,从三类苗转化为二类苗,这个转变让刘建儒的眉头不再锁得那么紧。

农技人员的奔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小麦三类苗由越冬期的35万亩(占70%),到返青期降至10万亩,起身期4.81万亩,拔节期低至1.51万亩(占3.02%);一类苗由越冬期的5万亩(占10%),返青期10万,起身期23万亩,拔节期增至34万亩(68%)。

卫辉市同时加强高标农田水损项目修复重建工作,利用2021年冬季和2022年春季开展全市农田水利大会战,疏浚开挖农田沟渠800余公里。投资4.9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个,总建设面积36.55万亩,目前,1个项目已竣工,2个项目建设进度95%。

卫辉市还分2批次投入小麦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389万元,其中促弱转壮苗情转化专项资金105万元,病虫害防治284万元。

多管齐下,为卫辉市粮食的逆势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月6日,刘建儒家的小麦经过称重之后,亩产最高1270斤,最低1200斤,都超出他的意料。

麦收之后,刘建儒将60亩地全部种成了玉米,每亩产量达到了1200斤,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卫辉市持续在农业上投入,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537.51万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932万元,两项补贴7469.51万元。市财政出资1070余万元为夏、秋粮食作物投保完全成本保险,其中,投保夏粮保费491.4万元,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卫辉市67名农技包村人员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心贴心服务。截至11月底,共出动小分队8800人次,共举办现场、网络培训会议23次,线上培训农技人员和种田大户3600人次;线下培训种植大户4000户次、农户97500户次,各种途径指导解决疑难问题4030次。

卫辉市委书记聂长明说,卫辉市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落实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实现粮食绿色高效发展。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