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过,豫北地区秋作物颗粒归仓,冬小麦播种也基本结束。
终于闲下来,延津县塔铺街道南郑庄村的种粮大户邓成胜算了算账,不算不知道,今年光秋收就比往年“多挣”了近5000元。
“今年秋季种了45亩花生,收获时不但省下了2500元农机费,卖花生秧还收入了2250元,这一反一正可不就多挣5000元嘛!”邓成胜给记者解释时,满脸笑意。
前些年,每到秋收,种粮大户忙不过来,要出钱请本地或外地的农机手来帮忙,每亩地要支付40元~60元不等的费用。以10亩花生为例,需要支出近600元费用。但今年的情况不同,农户找农机手帮忙收获秋作物不但不用支付劳务费,农机手还要“倒找钱”给农户。
为啥农机手给农户干活还要“倒找钱”?邓成胜说,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农民送来的“福利”。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延津县在全县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了5个股份制合作社的“五合”举措,全县规模化土地流转进一步加速,不少村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种植。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些“能人”,有的搞专业养殖,有的添置大型农业机械专门从事农业机收服务。与此同时,县里还引进了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前没人要、难处理的夏秋农作物秸秆倒成了“香饽饽”,养殖场和能源公司抢着要。
这不,塔铺街道太平庄村的刘成洋今年种了20亩玉米,附近一家养殖场老板和他谈妥,玉米秸秆给养殖场当青储饲料,养殖场免费负责这20亩玉米的机收。种花生的农户就更合适了,农机手不但不要钱,为了拿下这些花生秧,每亩地还要倒找农户50元~70元不等。
“现在种地和以前大不一样,有机会的话,我还想扩大面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也得为国家作贡献。”谈及未来,邓成胜信心百倍。
延津县塔铺街道党工委委员冯鲁说,农村种地收获季节“倒找钱”是市场化产物,不但为夏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找到新路径,也为基层政府减轻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压力。
记者注意到,农民收获农作物“倒找钱”现象已经在我市多个县区出现,随着市场对作物秸秆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