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牢文明实践“牛鼻子”。平原示范区坚持全局谋划、全面铺开、全员参与、全域覆盖,成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领导机构,区级由区党工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分管宣传的县处级领导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负责文明实践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乡镇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宣传委员负责日常工作。行政村(社区)一级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
搭建服务阵地“大舞台”。一是“务实笃行”,高标准建设实践阵地。2020以来,平原示范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先行先试、全域推进,提质扩面、全面覆盖,提档升级、拓展赋能”的工作原则,从试点打造到全面铺开,分层级、创特色、聚民心、树品牌,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严格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六有”标准,高标准打造具备开放条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39个,实现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二是“串珠成链”,统筹各类阵地资源。统筹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书房、公园广场等资源,建立文明实践融合圈;强化基层党建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互联互动,积极盘活辖区文化古迹、群众服务中心、党史馆等场所,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LOGO”,拓展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实践阵地;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活动阵地与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村史馆、文体活动广场、农村大舞台等阵地相结合,形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圆心,周边实践点位为支撑的“身边文明实践圈”。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文明实践重要阵地155个,延伸设立文明实践站点(基地)54个,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拓宽志愿服务“朋友圈”。一是“神经末梢”,打造志愿服务矩阵。2020年,平原示范区成立了平原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配置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亲敬老、移风易俗等10支常备队伍。同时,发挥宣传、文化、教育、应急、卫健、科工信、气象、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团体力量,组建了“平原示范区健身运动志愿服务队”“平原示范区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平原示范区关爱未成年人心心向阳志愿服务队”“平原示范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等4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本地实际和地域特色分别成立了204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先进典型人物示范引领、普通群众积极参与,打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二是“爱心联盟”,激发基层造血功能。志愿服务总队充分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制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统筹、调度、管理“一网通”。着力深化文明实践资源配置下沉,组织25个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签订认领共建协议,制定各级文明单位工作任务清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再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认领共建活动,打造“群众为主体,志愿服务为主线,机关单位为助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模式,激活基层自身造血功能。
绘就品牌项目“同心圆”。一是“幸福驿站”,特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10件民生实事和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等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喜迎党的二十大主线,常态化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工作,开展“健步走”“好声音”“一家亲”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活动,真正把文明实践的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志愿服务的好事办到群众心窝里。截至目前,共开展五项工作3500次,开展群众性主题活动486次,开展集中性示范活动85次。二是“掷地有声”,实践之花网格绽放。全力构建“党建+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形成基层党建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互联互动新形态。利用党员联户制和“3+N”网格,实现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环保、健康卫生、文化文艺、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等,实施了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美丽乡村我来扮”“保护母亲河 爱洒黄河滩”“百姓宣讲”“全民阅读 书香平原”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25个;聚焦养老、育幼、帮困、疫情防控等,设计推出了“关爱未成年人心心向阳心理咨询”“点亮空巢”“儿童课堂”“应急救援”等特惠性项目11个;着眼互帮互助、邻里守望,设计培育了“邻里守望 互助关爱”“爱心来敲门”“文明花开 电商传情”“形体训练公益课堂”“全面健步走 文明健康行”等互惠性项目9个;培育了“文明花开 电商传情”“形体训练公益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品牌项目6个。
推出志愿服务“不脱单”。一是“精准对接”,接单派单不落单。全区各级文明单位、各级文明村镇志愿服务党员干部注册率达到100%,普通职工群众注册率达到80%。利用“周六说事日”“让你不操心”“1+5+8+N”政务服务体系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形成“订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各资源进行“派单”;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组织等“接单”后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开通微信、热线电话供群众“评单”,收集民声民意,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二是“完善考核”,常态长效建机制。制定区、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整合和调动各级文明单位的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及各单位帮扶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纳入全区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绩效督查局采取月督导月通报的方式对该项工作持续进行排名督导。督导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区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共商共治共享的长效治理机制。
(王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