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当前,全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卫辉市持续保持战时状态,坚持日常调度、深度研判、前线指挥、专班运行、网格管理等常态化运行,通过“123”工作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在第一时间落实上级疫情防控指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即一个“细致”,周密排查、精准摸底重点人员。实行提级指挥和扁平化管理,县处级干部一线指挥、一线落实,全面掌握重点人员信息,确保摸底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不漏人。一是采取“3+N”管理模式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管控。划定“1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名民警或辅警+1名物业、企业主等社会组织管理人员”责任网格,分类建立人员信息台账,摸清各类人群的底数,共排查卫辉籍在外人员29727人,将27类重点人员14351人纳入“应检尽检”范围,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同时,组建专班迅速落实上级排查指令,4月份以来(截至4月19日),累计收到指令150批5160人,已核查5160人,落卫2944人。二是全面排查援建上海、河北邯郸方舱医院及两地运送物资的人员。目前,卫辉籍参与上海援建方舱医院人员23人,其中,19人在上海,无返卫计划;2人已返回卫辉集中隔离,另2人分别在山东、南京集中隔离。参与河北邯郸援建方舱医院人员返卫7人,均已集中隔离。涉及上海货运司机20人,集中隔离10人,剩余10人通过劝导表示近期均不返卫。三是实施全方位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大喇叭小广播、微信公众号、抖音、通告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返卫人员严格落实提前3天“双报备”制度,发挥网格员“亲邻里、知民情”优势,通过电话询问、走访入户、微信群通知等全面掌握重点人群防控政策知晓率。4月1日以来,新乡以外报备返乡人员11631人。
“2”即两个“严”,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和隔离工作。一方面做到严管控。一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和环境防控“四防”并举,对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口、国省道等入市口设置4个市级卡点,共抽调公安、交通、卫健委、属地乡镇200余人在卡点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结合掌上“微警局”疫情防控模块,提升疫情指令核查效率,数据核查由原来每人平均3分钟,缩短至不超过1分钟,有效缓解卡口车辆拥堵问题。二是强化重点地区返卫人员排查管控。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形势,坚决做到“四早”,快速、全面排查管控重点地区来(返)卫人员,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彻底阻断和消除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自3月20日至4月19日,中高风险地区累计返卫1312人。三是加大基层社区(村)卡点管控力度。在全市13个乡镇的村、社区、无物业庭院等设置疫情防控服务站398个,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卡点人数8149名,对所有外来人员进行核验,并建立台账,做好登记。另一方面做到严隔离。一是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标准。及时对隔离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提升隔离点规范化水平,严防隔离场所发生交叉感染。全市设立18个集中隔离点、2162个房间,已启用城郊、唐庄2个隔离点,备用16个。二是严格落实中高风险返卫人员“点对点”闭环转运。从严查验外来人员“两码一证”,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卫(返)人员严格执行“点对点”闭环转运,落实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强化红黄码人员、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控,做到应隔尽隔,应管尽管。截至4月19日18时,集中隔离78人,其中境外返卫人员5人、中高风险地区返卫人员22人、密接7人、次密接21人、红码23人。三是严格执行“一对一”居家留观制度。细化重点人员的居家隔离措施,印发《关于规范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居家隔离告知书和居家健康监测承诺书》,“一对一”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协助乡村、卫生等部门,做好重点人员的健康观察工作。
“3”即三个“关怀”,周到暖心服务,人文关怀有温度。一是关怀在外人员。通过融媒体中心、抖音、微视频发布《致卫辉籍在外人员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及时告知卫辉市疫情防控政策,排查其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通过多方努力,共帮助在外人员解决因疫情原因造成的各种问题220余个。二是关怀家庭留守人员。通过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志愿者来当“跑堂”,利用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实时帮助留守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人群购买物资、事项代办等2800余件,切实解决在外人员后顾之忧。三是关怀集中隔离人员。隔离点创建微信群,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组成“临时大家庭”,设立生活保障、医疗救治、转码需求、心理疏导综合服务微信群和24小时服务热线,有效解决集中隔离人员各项需求260余条,确保隔离人员住得舒心、安心。4月份以来,共发放中药汤剂900人份和抗原检测试剂2000人份。 (陈祯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