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讯 (记者 李蕊) 寻找失去的记忆,重温老家的味道。2月6日,记者从原阳县了解到,随着多媒体电子游戏走入孩子们的童年世界,当年农村孩子玩的老游戏濒临灭绝,保护传统老游戏,留住乡村味道迫在眉睫。
原阳县陈杏兰村村民陈红杰,多年来从事老游戏保护传承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他组织70岁以上老人,回忆、恢复20后、30后、40后、50后人的童年老游戏。比如老游戏“打台”(用类似弯头木棒打木疙瘩,很像当今的保龄球)就是陈杏兰村20后的百岁老人回忆起来的老游戏。
陈杏兰村的老游戏具有多年传统,根据本村几位90多岁的老人回忆,他们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小孩儿拿着手机玩游戏,而是玩大家一起能参与的游戏。大家在玩每一项游戏时都笑声不断,玩得浑身是汗。
经过陈红杰多年的努力,陈杏兰村拥有越来越多的老游戏。如:编花篮、推桶箍、打得溜、星星过月、老鼠钻圈、甩破鞋楼、打台、打瓦、拔橛、杀羊羔、挤尿床、跳高、撂小包、吹杏核、纳子儿、浇花、撒经、煽镖、叨琉璃蛋儿、机器鳞砍大刀等近百种乡村面临失传的游戏全部恢复。
陈杏兰村老游戏的特点是省钱、省事,充满了生活情趣,与生活息息相关,运动性、集体参与性非常强,对锻炼身体、开发智力、团队精神、建立情感友谊有很大的好处,更能锻炼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该遗产传承由不同的老游戏形式为主,村里的老传统:春节期间在陈杏兰村十字路口玩游戏,所有道具以农村常见的瓦片、木棍为主。多年来,陈杏兰村村民每到逢年过节,不再当低头族玩手机,而是全村村民把传统老游戏玩得其乐融融。
2017年春节,陈红杰组织了一台《老游戏村晚》,全村上到9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小孩儿都踊跃参加,大河报客户端进行了直播,《中国艺术报》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数十家媒体转发,“陈杏兰村老游戏”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传统老游戏成了陈杏兰村每年春节前后的保留节目。
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市级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