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眼里闪烁着光,心中迸发出热

2022-11-29 10:53: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思政课堂怎么变成一颗真善美的种子?

  坐在一砖一瓦都浸润着厦门大学创办者陈嘉庚爱国心的囊萤楼,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佳宏伟一直在思考。

  11月25日,他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抛出这个问题。

  2019年3月18日,佳宏伟作为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人心耳。”这是1919年7月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词,也是佳宏伟找到讲好思政课的答案。

  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冒险深入日机狂轰滥炸最前线的故事,告诉学生“国家危难、匹夫有责”的凛然大义;用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团访问延安,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事实,告诉学生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故事让学生眼里闪烁着光,心中迸发着热。”佳宏伟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就要推动课程讲授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团成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讲的第一堂思政课,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移动”思政课,这次课堂地点设在传承千年文脉的岳麓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入岳麓书院考察,他用“二锅头和伏特加”等形象比喻,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进程。即将离开校园时,总书记勉励青年学子“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在龙兵看来,大思政课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取材,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取材,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

  “一定要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思政课,要用心用情用力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全国模范教师、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东的思政课是“热门秒杀课”,他还是学生口中“有问题找东哥”的贴心人。多年来,陈东不断钻研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慢慢地他找到了一个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中的秘诀:“大学路手拉手一起走。”

  在社会大课堂中上一堂堂实践思政课,陈东带领学生走遍了八闽大地。在三坊七巷,他们看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理解了“城市要记得住乡愁”;站在木兰溪畔,回想干部群众治理木兰溪水患的场景,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去沙县吃小吃,感受到“小吃是大产业,亦是大民生”;去武夷山燕子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决心……

  “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今年8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廖利意参与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他走进江西瑞金华屋村,感受着从“老破穷”到“新富美”的振兴之变。

  华屋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十七棵松”的故事在那里代代传颂。小村庄只有43户人家,却有17位青少年加入红军。临行前,他们每人在家门口种下一棵松树。长征途中,这17位战士全部牺牲,最小的年仅13岁,最大的也不过20来岁。

  80多年过去了,一棵棵小树长为参天大树。年轻的实践队员们,读着曾经的故事,看到如今的华屋村已修了路、建了房、发展了产业……“华屋村光荣的革命历史、幸福的致富生活让我们深感传承烈士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当代青年义不容辞”。

  走进基层一线、走进大好河山,新时代青年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写下他们的青春故事。对于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原理铎来说,他在广西北海涠洲岛看到的是当地渔民自发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行动,感受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自愿加入了珊瑚礁保护和科普宣传队,守护这座美丽的海岛,是岛民世世代代的责任”。

  曾经有学生问陈东,思政课有什么用?陈东这样答道:思政课是为了让我们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一起携手向未来的关键课程,“14亿中华儿女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华章,就是思政课最鲜活的教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让学生眼里闪烁着光,心中迸发出热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