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影响着全球15亿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中有中度或以上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而且我们生活中用来听歌的耳机竟然是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听力损失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工作生活的交流沟通障碍,年幼儿童语言和言语的发展障碍,儿童及老年人的认知困难,成人的人际关系尴尬紧张;同时对教育、就业及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压力。
我们的耳朵如何工作?
说到安全聆听,那我们的耳朵是如何工作,产生听力的呢?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徐秀娟副主任医师介绍,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主要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主要用来收集声波,传导声音至中耳。中耳对声波具有增压作用,声波经过中耳的增压,在内耳毛细胞由机械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分析,加工和处理,我们便产生了听觉。
故而,在外中耳的传导、内耳的感音以及中枢皮层的处理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病变,比如:外耳道炎、耵聍堵塞、中耳炎等等都可引起相应的听力损失。外中耳疾病所致的听力损失,大致是可逆的,可以通过预防及医疗达到可愈合的目的。但是,内耳的感音结构的损伤,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此类疾患大多不可逆转。常见的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因素:各种噪音损伤、药物损伤、肿瘤、全身基础疾病等。
安全聆听,预防听力损失
据WHO统计,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半数(即11亿人)面临丧失听力的风险,因为他们经常戴耳机收听个人电子设备上由音乐播放软件播放的音乐。
噪声对人类听力损失的影响与噪音的强度、频率及噪音暴露时间呈正比,当我们的耳朵暴露于噪音中时,由于听觉适应机制,自然而然会提高我们的听力阈值,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后听力即可恢复。如果较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下,听力就会产生疲劳,此时听力恢复往往需要48小时左右,而如果反复暴露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损失不可逆转,也就是噪音性耳聋。此外,噪声刺激不仅仅会引起听力下降的问题,也会引起烦躁、焦虑、头痛等精神心理问题。
徐秀娟副主任医师提醒,通过保持良好的耳部的卫生,避免巨大的声响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导致听力损失的致病因素可以在一生中得到预防。
1、安全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使用不超过60分钟,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或者每周使用耳机不超过40小时,并尽量将音量保持在80分贝以内;
2、不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以降低对提高声音的需求,或使用降噪耳机;
3、在舞厅、酒吧、体育赛事等嘈杂场所佩戴耳塞,或远离KTV、酒吧、迪厅等噪声环境,或尽可能减少持续暴露的时间。
4、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时,要严格采取防护措施,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
5、限制个人音频的日常使用,监控自己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范围,做到对安全聆听心中有数。
6、对于具有噪音接触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听力。
除此之外,控制外中耳疾病,良好的耳部的卫生习惯,避免习惯性挖耳,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及血糖,避免情绪起伏,加强锻炼身体,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耳毒性药物使用等等,都对我们耳部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健康小贴士:耳朵的自我保健
耳鼻喉科马俊医生推荐大家可以适当进行耳部的自我保健。例如当我们在乘坐飞机、厢式电梯或感冒时出现耳朵闷胀感,可以进行咽鼓管自行吹张和鼓膜按摩法,使咽鼓管通畅,改善耳闷耳胀的症状。
1.咽鼓管自行吹张(捏鼻鼓气法)
人的中耳腔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连通,它的作用在于保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
方法:嘴巴闭紧,然后用手捏紧鼻孔,做擤鼻涕动作,使鼻咽腔气流贯通耳窍,如果感觉到双侧耳中耳膜向外稍彭隆,表明咽鼓管通畅。
2.鼓膜按摩法
(1)手指操作法。食指紧塞耳道,轻轻按压,摇动数次后突然拔出手指,每日4~5次,每次3~10分钟。
(2)手掌操作法。双手掌心贴于耳道口,轻轻按压,然后快速的松动,重复数次。
3.中医-鸣天鼓
适用于预防耳鸣耳聋等疾病。
方法:双手掌心紧贴于耳道口,双手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叩于脑后枕部,每日重复数次。
以上操作的注意事项要避免鼻炎急性发作期,鼻腔内不能有鼻涕和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