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连城
近日,我省去年的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其中,外贸行业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2021年我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208.1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十。另据统计,2021年1—12月,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018.3亿元(含快递包裹),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7%。
这不是河南外贸行业的首次惊艳亮相。据统计,我省年度进出口总值已连续5年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河南身处内陆,不沿海、不临边,外贸成绩为何多年“风景这边独好”?2021年,面对疫情、灾情的双重挑战,我省外贸行业如何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外贸总额跨过8000亿元大关,对于河南意味着什么?
顺势而为,就要把握大开放的趋势。外贸业的异军突起,是河南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的结果。极目世界看河南,全球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调整,带来陆权、空权的勃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内陆省份河南后发先至,摇身一变成为开放前沿。从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郑州)开跑算起,至今,河南已形成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等130余个境外城市的国际物流网络,有力推进着全球供应链恢复和重构。截至2021年年底,仅卢森堡货航郑州航线累计货运量达84.53万吨,占郑州机场国际货运量的30%左右,“空中丝路”成为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亮丽名片。正因为我们敏锐地洞察时与势、统筹稳与进,才能在对外开放之路上加速“奔跑”。
聚势而起,就要持续大改革的态势。外部环境是催动发展的“加速器”,内发动力是扩大开放的“定心丸”。近年来,我省一直坚定不移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重大项目,加快国际航线航班全球布点,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发展壮大周口港、淮滨港,提升通江达海能力,为河南对外开放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同时,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激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把企业服务好、发展好,不断蓄势赋能,对标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形成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把中原大地打造成营商投资的热土,为河南对外开放赢得更好的口碑。
乘势而上,就要锚定大创新的走势。面对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河南深知,在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格局中,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只有在创新上快马加鞭,构建创新发展的强大势能,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才能创造出更大业绩,实现历史性跨越。统计显示,贸易方式方面,我省以加工贸易进出口为主,一般贸易占比提升,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增速最快。统计结果正与开放实践遥相呼应: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跨省通办”到“二十二证合一”,再到建立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河南对制度型开放的探索从未止步。作为第三批批复的内陆型自贸试验区之一,自2017年4月正式揭牌以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排头兵”“试验田”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步伐积累了宝贵经验,向世界各地展示着老家河南的生机与活力。
外贸总额破8000亿元,某种程度上就是政策革新、制度创新的成果。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大创新,才有大未来。当前,我省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加快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建设、“双一流”建设提速等为标志,我省创新发展全面起势,正在引领、形成河南大发展的时代走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持续巩固这种来之不易的势头,紧紧把握这种攸关未来的走势,踔厉奋发,敢拼敢干,我们才能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也才能像外贸领域这样,异军突起,亮点频频。
短期看,外贸总额突破8000亿元彰显出河南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河南发展的厚实底蕴。长远看,这只是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小目标”,我们的征程仍是星辰大海。“外贸总额突破8000亿元”告诉我们,要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要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就必须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机遇,以开阔的胸怀革故鼎新,保持大开放的气度、大改革的力度、大创新的锐度。